惭愧,第一次读《朝花夕拾》。
之前的名著阅读,因为考试试题简单,不读书的人看一下简介,做几个题目也是可以糊弄过关,得到分数的。
近几年,名著阅读地位空前提升,分数急剧增加,从几分到十几分,不阅读是绝对拿不到高分的,这种以考试倒逼教学改革的做法值得提倡。
让学生读,教师和家长也应该读,互相交流,加深印象。
《狗·猫·鼠》是第一篇,题目常记岔,可以从三个动物的体型入手,由大到小,就容易记住了。三个动物,狗寥寥数笔,着墨最多的是猫,主要写作者不喜欢的原因。写鼠也是因为与猫的矛盾和误会。
裸读后设计了三个问题:

意图是先理清文章的思路,接着重点品析作者叙事和语言的生动性,最后是挖掘隐藏在字里行间中作者的思想。
接着查看资料,博采众长。
吴中杰先生说,《朝花夕拾》与一般的自传或回忆录的写法不同,它不是个人生活的编年史,而只是从生活回忆中选取若干有意义的片段,写成一组相互间既各自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鲁迅的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即使在本书所反映的青少年时代,可写之事也很多,但他只从中选取了十个题目,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谨严的写作态度有关。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回忆散文中属上乘之作。
对于初中生来说,根据年龄特点,还是应侧重发掘文中的童真童趣,以及通过品析生动的语言体会其艺术水平。因此,又二次修改了导读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不喜欢猫?他对猫的态度经历了几个阶段?
2. 作者写了小时候哪些事?用简要的话概括一下。
3.文中哪些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从语言角度赏析,写几句批注。
4.你能找出文中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吗?说说这些语句映射出当时怎样的人和现象?
文章从有人根据鲁迅的文章《兔和猫》断章取义,攻击鲁迅开始写起,接着旁征博引写,引用童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来阐述自己讨厌猫的原因。一是猫逮住老鼠玩弄折磨再吃像极了有些幸灾乐祸,玩弄弱者的人,二是天生的媚态和胡乱吵闹,接着追忆自己的隐鼠遭到摧残和自己对猫的报复,虽然后来知道是个误会,对猫的态度有些改变,还是不喜欢。
作者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炼、风趣,既有童年趣事,也有对猫一样的人的辛辣讽刺,同时表达了对弱小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愤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