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郑州继续下雨,突然一下天就冷了!
今年的广州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司发布了智慧家校融合平台,首次向外界提出了“家校共育”的理念和发展方向。家校共育理念可以说是在传统校讯通业务上的全面升级,代表着教育业务从C端开始向C-B-H三端融合发展,这也符合公司CHBN融合发展的方向。
怎么理解“家校共育”?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平台+一套盒子”,构建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盒子是硬件载体,把家庭和学校间能够链接起来,而平台则是大脑,对学生它是一个辅助学习的工具,对老师和家长,它是一个教学、教研和教管的系统,不可谓既功能强大,又简单实用。
发布会上,领导说要打造“学习新体验、管理新模式、产业新生态”,对该项方案给予很高的期望。但距离该项业务真正落地、规模性商用尚存差距。
首先,从产业角度,更多的是革命而不是合作,革谁的命?革那些培训机构的命,一个300人的乡镇学校,校外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就有十几个,每天放学专车接着孩子们去上培训班,竞争激烈可见一斑。而一个盒子就可以把老师上课的内容搬回家,遥控器就可以任意翻看、选看、重点看,理想情况下所有学生采用这种模式,那培训班的唯一优势就是线下的互动体验了;
其次,从用户角度,这里主要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在学习环节都是被动的,现在老师们不缺工具,七七八八,用的最多的可能还是班班通、人人通那些平台。我们说要打造区域性的“网红名师”,要助力教育公平,但从学校意义上,费用有多少,是否免费这是他关心的,对老师来说,给我的好处也多少,为什么我要用这个平台,我现在的工具足够好。从这个角度,钉钉、微信已经是一种革命性工具了;
再次,从技术角度,目前各个地区学校发展不一,校园网络和设施也参差不齐,虽然教学共育可以最低成本的整合利旧设备,但从目前调研的情况来看,平台对于设备的整合能力并不乐观,最大的问题是网络,校园宽带确实已全面覆盖,但属于班班通专网,互联网专线无法到班,这是首先头疼的问题,学校基本不会投入资金去做这块的建设和升级,商宽建设对公司成本大,互联专线对学校的投入成本大,这块已经成为主要落地问题了。
最近在开封尉氏县、郑州港区调研走访了一些学校,家校共育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但规模性需求尚需时间,最有可能落地可能是教育资源落后的乡村学校和多地办学的卫星校。名师网络课堂是教师和家长们最关注的,而费用问题则是教育主管部门头疼的问题。
但站在助力教育公平化角度上,如此大规模的教育信息化的平衡战略,也只有我大移动能抖一抖了吧。
某中学课堂,研究板书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