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雨好大。好久没有下这么大的雨了,一下就没有停的意思。
天还没亮就被一阵电闪雷鸣惊醒,风声呼呼吹得屋顶的棚子呯呯嘭嘭直响,如果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真的会被吓的打哆嗦。这样没多久就是哗哗的声音,大雨倾盆而下。
雨一直下……天大亮了,我不得不起床,心里想着这么大的雨怎么走路去工厂呢?等洗脸刷牙都完成了,外面还是唰唰的下着。走到窗前隔着玻璃看外面的雨,千条万条的密密麻麻的,落在平地的早成了水塘,高处的雨水滑滑的流向低处的已经有了很深的积水……眼看时间快到了七点,雨声才稍稍的平稳了点,雨线略微细了一点,密密麻麻的织着雨帘,再不走就会迟到了。只好打着伞转进雨帘里……
走到十字街头才知道今天是集日,一朵朵伞蘑菇都慢慢的向农贸市场方向移动,因为街面满是积水,行人都是尽量走得慢,走快了不仅浇湿自己的裤腿还会溅到其他人的身上,看到个个急忙中小心翼翼的样子,我在心里不禁感叹:我的乡人们啊,你们对赶集依然是那么热情,还是以前一样的风雨无阻!
感叹之余那些赶集的记忆又浮现在脑海……
生活在农村的人,特别是生活在我们湘西的农村人,对赶场并不陌生,一定会有关于赶场的记忆。在我的记忆里,赶场一直是我们这里老少的热衷的事情。
我们这里说赶场就是书上说的赶集。那些年还没时兴打工,都在家里种那一亩三分地,山沟两岔的人真的多,而且都喜欢赶场,对住在山旮旯的人们来讲也是一种期盼,五天一场,逢三,逢八的日子都记得妥妥的,因为平常很少去街上,(别说忙没有时间,就是去了也没有买卖处,不像现在方便什么都有,新鲜蔬菜,鸡鸭鱼肉随时能买到。)所以那时逢场那天,农活再忙也要放一放,去街上一转,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到了赶场的那天,早早的就出发了,每个山旮旯都会有一股人流,缓缓汇入镇上的农贸市场,你推我拥之后,各取所需,日用品,新鲜蔬菜,有小孩子的家里要买五花八门更是多,油粑粑我们这里的特色食品(大米和黄豆按4:1比例搭配,浸泡四五个小时,磨成稀稠适合的酱子,用油炸制而成)外脆内嫩很香很好吃,大人小孩都喜欢!是一定要买的或吃或带回家,新鲜猪肉三两斤也是必不可少的,买齐活了之后不急着回家,男的三两个再找一处心仪的饭馆、面摊或油粑粑摊坐下,就着二两白酒的酒劲,天南地北的侃大山,女的一般舍不得花钱就在阴凉处等男的吃饱喝足,总是要到下午三四点钟,时间也差不多了,也休息够了,才又三五成群各自往回流去。
留在家里没去赶场的家人总是望眼欲穿,老人等那一场一次的夜饭菜;孩子望着爸妈答应买回来的油粑粑还有糖果之类的。
没办法,谁叫农民没有假期,没有休息日呢?那时候在农村人的心里眼里,赶场那天就是星期天就是休息日!
那时交通不便,都是靠脚力步行。有的去的时候背笼里背点玉米或黄豆大米瓜果之类的农产品,来时背一背笼生活必需品,或者是生产需要的农药、种子化肥,说休息,其实一点都不轻松,还是挺累的,所以也总是早去晚回。不过其间累也并快乐着!
相比过去,现在交通方便,去来都有车,自给自足的农产品平日都有人上门收购,赶场没那么辛苦,平常去街上了什么都有卖,随时都能很快买到,时间也不用那么久,顶多上午九点十点钟都回家了,除了摆摊做生意的外也没那么急切。再说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赶场的人也少了许多,只有在每年过年时才有拥挤,忙碌的感觉了。
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那些关于赶场的记忆也越发厚重起来,记录着那个年代累并快乐着的特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而那些所有的经历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收获!也相信所有的一切还会更加美好!
现在 国家政策好了,村村通路,寨寨通路。再不是走泥泞的小道。
回想着这些赶场的记忆,我也风雨无阻的到了目的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