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不可忽视:孩子的20个问题(王晓春)》
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有不少相当聪明的孩子,只是因为不懂得遵守纪律,学得一塌糊涂。试想,上课乱说乱动还怎么听讲?老师留作业时他根本没听,如何完成?每天因为纪律问题挨老师批评,还有什么兴趣学习?
孩子缺乏纪律观念,但是家长常常意识不到,缺乏纪律观念的根子却在家庭,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孩子在家里就是那个样子,大家都习惯了,可是一上幼儿园,一上学,老师立刻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在家没规矩的孩子,到学校就不会遵守纪律。他们不懂得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的一般规范,更不能遵守,一副“纯天然”的样子,甚至像“外星人”。孩子本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是批评自己,他会发现学校是一个“奇怪”的地方,不自由,甚至以为老师是因为不喜欢自己才批评自己的。要等到稍微大一点儿,他才能明白是自己的一套习惯不能适应集体的活动,不是别人“奇怪”,而是自己太特殊了。他们为了补上纪律这一课,要付出相当痛苦的代价,因为改变散漫的习惯是很难的。
因为散漫是有好处的,好处就是自由,想让一个人放弃自由是困难的,因为那是人潜在的一种欲望,放弃欲望即是痛苦;另一方面,习惯成了自然,自由散漫已经成了无意识的自动反应,再想调动意识来进行控制,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孩子纪律不好,家长可就倒霉了,等着老师告状吧。三天一个电话、两天一请家长(当然在新学道是不存在的)。开家长会时,不守纪律孩子的家长是最难堪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孩子小时候的纪律观念是成年后法制观念的前身,小时候没有纪律观念,弄不好长大就会缺乏法制观念,那将是很危险的。
所以,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纪律观念的培养。
但是,绝不是说纪律越严越好,规矩越多越好。现在总的说来,学校的纪律过严,不够宽松。
许多家长总是认为,纪律越严越好,而某些老师也没有想明白,以为纪律也是越严越好。就拿课堂而言,是要达到教育和学习的目的,就需要交流和沟通,并且学习也需要创造性,太严的纪律,削弱了交流和沟通的氛围,会让老师在维持纪律上耗费很大的精力,孩子在遵守纪律上面耗费比较大的注意力,不利于学习、思考和创造。
而家里的规矩又太松,把孩子惯得没样儿。(而重视成绩的家长,只有在孩子学习时严格要求,这也让孩子诧异,平时百依百顺的家长,为何一谈到学习,就变成了“暴君”?)
如果您的孩子在社会化方面、与人交往方面出现了问题:比如不守规矩,在公众场合毫无顾忌——乱跑、喊叫;没有倾听的习惯;和其他孩子交往时总是容易自我中心、产生冲突、不能换位思考,想一想是不是因为在家里面规矩太松了?在家里没有规矩或者有规矩不遵守,在公众的场合下他就不会遵守规矩。
孩子突然从自由散漫的家庭生活进入循规蹈矩的学校生活,反差太大,无法适应,因而就会迅速讨厌学校。希望学校放松一点儿,不要动不动就说孩子“多动症”,不要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同时希望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建立一些起码的规矩,使孩子不至于一走进学校就大受挫折。
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一方面要老师在学校里做科学的、长期的工作,(比如对孩子要有遵守纪律的要求,但是不能一下收口收得太紧;孩子在遵守纪律方面有了进步,还得表扬)这是学校教育中正确的方法;在家庭中建立起码的规规矩,让孩子遵守规矩,这才是家长对孩子正确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