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克服懒癌:如何让勤奋小人打败懒惰小人

克服懒癌:如何让勤奋小人打败懒惰小人

作者: 侯少_1c2f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10:03 被阅读0次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把一群四岁多的孩子分别留在单独的房间里,给他们每人一颗棉花糖并且告诉他们:如果十五分钟后我回来发现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你会再得到一颗,这样你就有两颗了。

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把棉花糖吃掉了,他们实在忍不住,毕竟棉花糖的诱惑对一个四岁多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抵挡的。

但是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坚持着没有吃。

这些没吃的小孩在监控视频里来回走动,焦虑地扯自己的裙子,捂上眼睛,钻到桌子底下玩耍,使用各种办法转移注意力,他们坚持到了最后,最终得到了奖赏。

很多年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没有吃棉花糖的小孩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事业上都非常成功,而那些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大部分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TED(网易公开课)上有这个视频[插图],心理学家说,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延迟享受”的能力。也就是自律。

那些自控力强的人并不是不喜欢打游戏或者看电影,也知道玩手机刷爱豆视频很有意思,但是他们有能力控制自己把这种放松或者放纵放在完成任务以后。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毁掉自己的生活和自信的:提前享受,延迟工作,最后导致无法完成工作或者干脆放弃。

我在上大学时,有一阵子确实感觉自己大脑中的勤奋小人死掉了。

高考前可以早晨五点起床开始背书,上了大学反而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对学习没有兴趣,就拿美剧和综艺来填补空虚。

总是下定决心,但是毫无改变,也曾一度努力,却坚持不下去。

学习之外的那些诱惑,就像是实验里的棉花糖,让人无法抵抗。

改变,确实不是下定决心就可以的。

懒惰,也不只是简单的缺乏动力。

不信的话,你可以回想那些听了励志讲座之后动力爆棚的时刻,大多时候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对吗?你也可以回想一下,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表扬那些作业写得好的人时,自己暗暗下过多少决心,以后一定不拖延,然而下一次写作业还是拖到了草草应付的局面。

有人总是烦恼:我没有学习的动力怎么办?

动力不足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谁也不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鸡血爆满。

动力的不可靠,正是因为它的不可持续性,所以不能依赖它。

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更有效和可靠的武器,来和懒惰做斗争。

在我们的大脑中,确实有一个勤奋小人和一个懒惰小人。

《自控力》这本书里提到过,前额皮质就是那个勤奋小人。

通俗地说,我们大脑中有一块区域,能够在吃糖和健身之间,让你控制住自己短期的吃糖欲望,去为长期目标奋斗,而另外的一些区域,会让你不知不觉地按照自己的本能和习惯做事。

这说明,人天生就有自控力,并不是只有懒的天性。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内心觉得很振奋。

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拖延,快速开始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长久坚持?

下面这些方法,是我自己适用并且觉得有效的。

第一,一定要找到实现目标的明确途径,清楚每一个行动的作用和效果,这样才会愿意行动起来。

并不是有了目标,就有动力。

就拿高考举例,班上近百人,都是想要考个好大学,考出好成绩,大家都有目标。

按照成绩和努力程度推测,基本上可以判定有些人在高考中不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有些人是想努力,但是底子差,悟性低,根本不知道具体怎么下手,久而久之就成了差生。还有些人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比如应该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但是他们动力不足,说起来只能怪自己懒,也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甚至有些人会干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事情,由于看不到效果就觉得疲倦了。其中最离谱的错误是长期偏科,或者看到难题躲过去,做过的错题丢一边。这是我始终不能明白的事情。试问,我们学习不就是为了在高考考场上多做对几道题吗?天天学习自己会的东西有什么用呢?那些难的、错的、弱的才是重点,搞定它们,才能在考场上多一分胜出的概率。

父母说,只要努力,你就能考上好大学;

老师说,只要好好学习,你就一定能考上。

努力、好好学习跟考上好大学之间的联系不够强。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细化目标,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实现目标的途径给找出来,清楚每一个任务的作用。

如果有人告诉我,只要你背下来这十本书,就能考上清华,只要你能把这一百张卷子上的题吃透,你就能考上北大,我就很愿意干。

如果对于达成目标的路径和期限很清楚,那么当我伏案奋笔疾书的时候,我知道我做的那些题就能让我考上清华北大,我知道自己进行到了什么阶段,还有多少没有完成。这样当我努力的时候就不会像一只蚂蚁在大海里游泳一样,没方向没边际总想放弃,而是像千米赛跑,即便我耐力很差,也可以看着重点坚持下去。

准备研究生考试时,我就曾试图把达成目标的任务都明确下来。在复习前先设定理想分数,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列出来,后面标明它们在过去被考的概率,然后像小坦克碾轧一样,一批一批地消灭掉,这过程居然还有点爽呢。

只有当一个目标有明确的实现途径时,我们才有动力去做,尤其是当很清楚自己的行动对于目标的作用时,那么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而且,当我们手上有许多目标时,最有动力完成的一般是已经找出实现方法的那个。就比如我最近手头上有三个目标,写完这本书、减肥、学习心理学。

我每天睁开眼睛最想为完成哪一个目标而努力呢?是“写完这本书”。

少吃一顿饭和锻炼十分钟,对于最终目标体重的作用很难看到。

心理学知识太广泛,一直没有去划定范围,列任务,学起来头绪不够清楚。

只有写书,目标是十二万字,每完成一篇,就能看到字数的增加,那一刻心里充满喜悦,所以干劲十足。

再比如说想要有钱这个目标。

大家都很想有钱,那么,你想有多少钱?

我想年薪一百万,但我现在只是一个餐厅服务员,不想下海干微商,也没有能力想出更好的办法。

好,看一下周围谁的年薪是一百万,餐厅经理的年薪是不是一百万?如果不是,那个隔壁高级餐厅的经理是不是?

找出这个人,然后看一下成为他、取代他需要做哪几件事,包括需要学习哪些东西,需要掌握什么资源,需要升几级,怎么做会更快,把过程清晰地写出来。

这样每多做一件事,就会知道自己离一百万更近了,比那些整日做着暴富梦的同事行动力强多了。

第二,从想做的事情开始做。

为什么我们明知道自己应该去写论文,但是即便在时间已经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是会忍不住刷微博?

因为写论文是“难”的,刷微博是“简单”的,写论文是“无趣”的,刷微博是“好玩”的。我们喜欢做那些简单的、直接的事情。

但是刷微博一时爽,过后负罪感非常强。

怎么办呢?

当你坐在图书馆时,内心非常难受,明明是来写论文的,但是根本不想打开电脑,写论文实在是太烦了,一点头绪也没有。

这时候你跟自己商量一下:今天上午不写论文也可以,能不能列一个提纲?能不能做一点不费脑子的工作,比如调整一下格式?

一般情况下,等你做完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好像没那么排斥写论文了。

学习这两个字太讨厌了。

中国学生听到这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是不愉快。

不想学习是正常的,但是你也可以从今天应该学习的内容中,找一部分不那么讨厌的工作来做。

这是我近几年用得最好的一个技巧。

每次要开始做一件我非常不想做的事情时,就从一件比较想做的事情开始,或者从那件事情中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开始。

我告诉自己,既然不想做,那么起码把这个简单的活干了吧,多做一点是一点。

但是往往做完这件简单的事情之后,在成就感的刺激下,我能够再接再厉地去做那件非常不想做的事情。

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也用这个技巧。

比如写东西写得很累,写到了很难的部分,实在不想写了,以前我就会直接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放飞自我,然后就回不来了。

现在我会在做不下去的时候,换一个简单的任务来做,做完之后休息一会儿,回头再去做那个难的,发现也可以做下去。

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是确实好用。

第三,如果能及时看到行动的反馈,坚持起来就会更容易。

这个方法是被《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提示的。

《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说,玩家之所以能把几乎每一款游戏都越玩越好,是因为他们能够得到持续的反馈。这种瞬时的积极反馈让玩家更加努力,更成功地完成艰巨的挑战。把我们本来就喜欢的事情变得更像游戏,它能让我们做得更好,让我们把目光放得更为高远。

游戏和学习当然有不一样的地方,游戏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在考虑玩家的喜好,生活中我们喜欢做的或者必须要做的事情不会这么讨好我们,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不好玩的无聊部分,但是反馈这个方法还是很好用的。

我喜欢写东西,在写这本书时也经历过好几段难以忍受的时间,但是每次写完发给编辑看,他都会给我一个反馈,有时候他会说真棒,有时候他觉得不好,这两种反馈都能让我忘我地投入下一段的写作中,想要写得更好或者纠正错误。

前段时间我考驾照在网上练习科目一的题目,每做完一套题,一提交就能立刻看到分数。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达到96分,从晚上六点饭都没吃一直练习到半夜两点,一直聚精会神地做题,一点旁的感觉都没有,直到看到那个96分弹出来才发现自己已经很累了。这过程中只等着每次提交后的分数,有这个分数以及正误,我就很有动力做下一套题,想得到更高的分数。

我深深感慨为什么高考复习不这么设计,不然我一定能考出亚洲考向世界。

让自己的坚持有回音,会让很多坚持都变得不用咬牙切齿。

好胜心会让你在听到差评的时候更努力,成就感会让你在听到好评的时候去继续努力。

第四,周期性坚持。

不要让努力变成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

我们很习惯去下这样的决心:从明天开始,早晨五点起床;从明天开始,每天都不吃晚饭。

好像一辈子都要这么做,听起来就很难办到。

这样只会让你下意识地觉得努力的时间还有很长,或者觉得太难了而不想开始。

一定要给自己的坚持设计一个尽头。

我每周只学习六天,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周日是绝对不会工作的。

所以我每次在周日之前,就会抓紧把自己的事情都做完,好在周日的时候可以全身心地放纵,也会把洗衣服、配钥匙、去银行之类的生活琐事处理一下。

到了周一,也会觉得这周很快就会结束,坚持起来并不难。

七天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来,不要想太多。

多坚持几个周期,一年也就不知不觉地过完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

为了避免周一进入学习状态时不适应或者太痛苦,周日晚上就坐在桌子前去熟悉一下周一的事情,稍微做一点简单的任务或者做一个规划。

因为是在周日学习,没有任何压力,而且做这种超出计划的工作,心里会自带愉悦感,另外,因为周日已经开始工作了,周一就会很自然地进行下去,不会一下子不适应,因为无法投入学习和落后于计划而感到焦虑。

第五,别去做任何一个你根本做不到的计划。

你可能会说:切,谁会去做那种根本完不成的计划啊。

我以前就总是这么做而不自知,而且我相信,不只是我一个人这么做。

人在做计划时会有一种奇特的快乐,仿佛自己已经完成了一样。

例如,我最颓废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两点入睡,第二天早上十点起床。

但是当我立志改变的时候,我能做出一个从早起六点到晚上十一点半的学习计划,中间除了吃饭、午休的时间,全部都是学习。

这也是很多人做计划的方式,喜欢把一天的时间全都规划起来,看着满满的计划表,内心非常满足。

但是这样一个没有余地的计划,几乎不可能完成。

中间但凡有什么其他任务打断了学习,就会造成当天计划的失败,而且即便咬牙坚持一两天,也很难继续。于是内心会充满挫败感。

我在高中的时候做错的一件事情,就是总是想拿一个完不成的计划要求自己,导致自己一直没有成就感,越学越疲惫,学习成了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斗争。

别去做一个根本完不成的计划。

一定要结合自己现在的水平和实际情况去做一个“一定可以完成”的计划,在时间上留一点余地。

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轻松地毫不勉强地完成这个计划之后,再使用剩余的时间去做点“加分题”。

这样每天可以努力得多开心啊。

第六,找到那些做出错误决定的瞬间。

人荒废自己的一天,有时候是毫无知觉的。

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在做每一个放纵的决定时都来回煎熬。

就像网络上一个日本节目里,一个在减肥中的女人号称自己在严格地节食,可就是瘦不下去,说自己可能是那种喝水都胖的体质,结果隐形摄像机拍摄了她的一天,这大姐确实不吃饭,但是一把一把地吃干果,一吃就是一斤。

《自控力》这本书提醒了我一个小方法:记录自己失控的那些瞬间,找到自己失控的原因。

在过去减肥时,你总是莫名其妙地胡吃海塞一天。

现在,就去刻意地记录一下,这一天里都是哪些时刻控制不住自己去吃东西。

最后你发现自己在晚饭后最容易吃零食。

那么每当到了晚上,你就要警惕了,因为你很容易在这个时间段吃东西。

当你知道有危险时,成功防备的概率就增大了。

然后你想想,自己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地把零食送到嘴里的?

一般都是晚上想看电视,看电视时就忍不住往嘴里塞东西,往冰箱里一看,全是喜欢吃的。

那么你就想办法把这个链条切断,晚上尽量不去看电视,把冰箱里的零食清理一下全部放上黄瓜。

《自控力》这本书还告诉我们,一定要善于使用“我想要”的力量。

当你动了念头想要去吃东西的时候,你就反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真正想要的是窈窕匀称的身材,而不是巧克力。

这个小办法偶尔会失灵,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有用的。

正因为“瘦”和“巧克力”比起来,“瘦”太遥远了,不如眼前的“巧克力”冲击力大,所以一定要把“瘦”调动到眼前来。

以上六点,有些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是我觉得有用的。

只有去实践这些内容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它们对自己的改变。

文章中提到的书,如果大家没有读过的话,可以抽时间读一下。

除了这六点之外,还有几点不值得展开的,我一并罗列给大家。

睡眠。睡得好自控能力会强,令人难过的是,这点我也是最近一年才体会到的,以前不是不知道晚睡的坏处,但是当我去观察自己的自控力时,才发现,原来睡得好的话真的会让我自控能力增强。一般早睡早起时,第二天的上午都会把握得很好。

情绪。情绪低迷会让我更容易犯懒,心情好但不激动时,更容易控制自己。情绪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这个规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自己很不喜欢去使用什么时间管理的方法让自己勤奋起来,管理时间这件事本身就有点浪费时间,尤其是严格地按照几条几点去做。

我说的也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你们可以都去试试,找出其中对自己有用的小技巧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就够了。

相关文章

  • 克服懒癌:如何让勤奋小人打败懒惰小人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把一群四岁多的孩子分别留在单独的房间里,给他们每人一颗棉花...

  • ORID笔记之<克服懒癌:如何用勤奋小人打败偷懒小人>

    为什么要克服懒癌? 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四岁孩子,如果能够延迟吃棉花糖,可以获得更多棉花糖奖励。 只有少数做到了。而...

  • 14

    我的身体里有“勤奋”和“懒惰”两个小人,我之所以懒是因为“懒惰”是个勤奋的人,“勤奋”比我还懒。

  • 健身防懒癌指南

    当你计划开始运动时,最重要的不是纠结该买什么样的运动鞋、穿什么样的运动服,而是如何打倒内心那个懒惰小人。 克服懒癌...

  • 懒惰的我和勤奋的我

    前言:懒惰的小人和勤奋的小人每天都在打架,从小学打到高中,一直都是勤奋的小人占据优势,到了大学,懒惰的小人出现了反...

  • 打败懒惰小人!

    什么?距离上一次有感而发才过去了6天。 要不是网络上清晰记录着发表时间,我会觉得那是半个月前的事情。 也许是我的意...

  • 勤奋小人和懒惰小人

    小时候老师说人的身上有两个小人,勤奋小人和懒惰小人,它们经常在打架,只有勤奋小人打赢了,才是好孩子。读小学的时候,...

  • 读书笔记 - “两个我”

    人的一生中都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是勤奋小人,一个是懒惰小人。小学的时候勤奋小人常常把懒惰小人打得落花流水,初中的...

  • 懒惰小人和勤奋小人打架,我总是让懒惰小人赢

    掐指一算,今天和明天正常交作业,最后两天就可以不写作业啦!哇哈哈哈哈……懒惰小人仰天长笑,然后得意洋洋地翘起二郎腿...

  • 如何用懒惰惯性战胜懒惰

    话说每个人身体上都有两个小人,一个勤奋小人,一个懒惰小人,然后每次自己的这两个小人打架,勤奋小人都会打死。 看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克服懒癌:如何让勤奋小人打败懒惰小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lx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