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自己"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之一。
人类文明一诞生,就有了"复制自己"的念头和梦想。"复制自己",简单地说就是创造象我们人类这样的生命。但是,我们人类力量不足,所以又希望我们的复制品不仅仅是复制而且能够超越。机器人就是按照这样的想法涉及出来的。人模人样,但是有机器的力量。
最早关于机器人的想象可能出自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中有一篇《伊利亚特》,其中就有了机器人的描写。这是个铜制的巨人,能行走,当年在特洛伊战争中负责守卫克里特。
中国古典著作《列子·汤问》中也记载,西周时期周穆王去西方巡视时遇见一个工匠,善于制造能歌善舞的人偶。那个人偶疾走缓行,俯仰自如,完全像个真人。让人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人模人样的要求实际上反映出人类的"复制自己"的深层愿望,也反映了人类的自恋和骄傲。当然也说明人类的想象力不足。在中国,连妖精都要化成人形。希腊神话中,有好多完全人形的神仙。
其实这种"复制自己"的梦想里丁点科学的因素也没有,跟现在一般理解的人工智能也风马牛不相及。
科学的发展,给人类的想象插上了翅膀。玛丽•雪莱在1818年所著的《弗兰肯斯坦》(又称之为《科学怪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玛丽•雪莱被称作科幻小说之母,科幻小说祖奶奶。
玛丽的父亲跟当时的科学家多有交往,这使得玛丽有机会了解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电学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使玛丽有了让闪电使死尸重获新生的想法。这个与众不同的少女年纪轻轻就敢于抛开俗世人情与她心仪的男子私奔,她的梦注定也与众不同。
“重生”的想法对中国人并不陌生。《封神演义》中就有哪吒借莲花重生的神话故事。但玛丽•雪莱要的“重生”是依靠科学而重生,这是玛丽•雪莱创作《弗兰肯斯坦》的初衷,也表达了玛丽雪莱的梦,科学幻想之梦。
这部小说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前无古人。这一点从其屡次三番地被搬上银幕可见一斑。
《科学怪人》(1910)
《弗兰肯斯坦》(1915)
《弗兰肯斯坦》(1931)
《弗兰肯斯坦的新娘》(1935)
《弗兰肯斯坦之子》(1939)
《弗兰肯斯坦的幽魂》(1942)
《弗兰肯斯坦大战狼人》(1943)
《弗兰肯斯坦之家》(1945)
《弗兰肯斯坦的咒语》(1957)
《邪恶的弗兰肯斯坦》(1964)
《弗兰肯斯坦创造了妇女》(1966)
《弗兰肯斯坦的恐怖》(1970)
《弗兰肯斯坦和来自地狱的怪物》(1973)
《年轻的弗兰肯斯坦》(1974)
《新弗兰肯斯坦》(1992)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994)
《弗兰肯斯坦之永生》(2004)
《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2011)
《弗兰肯斯坦的军队》(2012)
《我,弗兰肯斯坦》(2014)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2015) 等
2015年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是由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制作发行的110分钟科幻影片。讲述了年轻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为追求和利用当时的生物学知识,从停尸房等处取得不同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拼合成一个人体,并利用雷电使这个人体拥有了生命。然而,却无意间创造出了一个怪物的故事。
为什么人们对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念念不忘,一而再再而三地搬上银幕?原因很简单,人们始终心怀“创造生命”之梦想。只不过,后来人们走了另一条路:人工智能。所以,如果问人工智能的目标想干什么,回答是:“创造生命”。
人类的人工智能梦想究竟想如何实现呢?之前的想法是“硅基生命”。比如,人类的“电脑”梦想就是利用硅器,或者说用硅材料造成的芯片为基础制造计算机。如果这个计算机再高级一些,发展成为智能“电脑”,或者机器人, 那就是“硅基生命”了。当然,这条路现在看来仍然漫长而无止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