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又读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文中提到“文化”一词的不同地域的分歧,让我很有感触,又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想了很多,于是便想着由这个词所想到的一些随想写一写记下来。
“文化”一词,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作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3、运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知识。
仔细想想,如何准确完整的阐述这个词,确实不太容易。但生活中却又处处体现着它的存在。忽然想到前一段看到朋友圈的一个段子,大致意思是: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文化,带他出去一次就知道了,如看到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时,有的人信手拈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另外一个只是说“哇,好美啊……”当然段子也只是个段子,但相信差距还是有的。其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家庭,都有文化的存在。一个家庭文化纯粹,就说明家风好!一个单位文化风气浓厚,说明单位底蕴深厚,绵长久远。一个城市文化风气正,说明这个城市,蓬勃向上、厚积薄发。文化说到底,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它,但时时处处却都有它的影子,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不自觉身上就带有那个地方的文化影子,再换一个地方看便不适应。就像书中安德烈的感觉一样,不适应,极力调整,很难融入。甚至认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