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评价转向:从“判断”到“增值”
评价是作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当前作业评价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作业批改,仅限于评判学生是否完成作业及其对错情况,其“增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作业评价的判断要“准”。首先,判断学生作业要及时,否则会因为时间过长而影响对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
其次,判断学生作业的依据要全面,既重视“错题”,又关注作业中“正确”或者“精彩”回答;既基于学生某一次作业进行判断,又关注学生一段时间内多次的作业情况;既要根据学生作业进行判断,还要结合课堂内外师生交流的情况来把握。
最后,判断学生作业的标准要多元,既要明确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漏洞,又要分析学生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还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态度。
作业评价的挖掘要“深”。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作业的判断,深入分析其根源,找到改进学生学习的“关键点”。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或者让学生自己讲讲“我是怎么想的”,以此来了解学生具体的思维过程。
内容上,一是指向学生的学习,追根溯源时切忌“就题说题”,而应全面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思维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进而明确其改进方向;二是指向教师的教学,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作业的判断,思考“我应该怎么教更合适”,以此明确教育教学实践改进的方向。
作业评价的跟踪要“久”。教师应对学生作业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关注,不仅要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否得以改正,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学习态度和策略是否得到优化。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我这样调整之后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等。只有长久持续地跟踪和关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作业的发展性功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