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来知晓
作者:笑平生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各位朋友好,欢迎来到来知晓。再次声明下,正如公众号第一篇推文里说的,这个号写作运营的初衷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定位很清楚。虽然为了督促自己系统化写作反思,会尽量保持更新频率(每两周),但还是希望能分享对各位读者朋友有启发的东西。我能保证的是,发出来的文字,会以自己的标准反复打磨,尽最大努力做到当下所能达到的最好程度。而过不了自己这一关的,则只会放在个人知识库的杂项里,待果子成熟……
《程序员的修炼之道》中曾引用过一句谚语,大意是,我等工匠之人当心怀大教堂之愿景。这也是我年后开始继续做当下主要工作——毕业课题,同时学点傍身的技术之余,依然坚持每天抽出早晚时间读书的部分动因。之前一篇的推文《如何高效思考》里最晶核的思维模式是WWH,我写东西也在这样践行着,这次主要谈核心中的核心:Why,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接下来,分以下三部分来展开:
喜欢的大牛们对读书的看法
我对现状及周围环境的反思
坚持读书以来的收获和感悟
◆◆名人读书◆◆
白岩松,著名主持人
白岩松谈“为什么要读书?”
https://v.qq.com/x/page/z306411taos.html
”读书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王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
王强:投资不难,读书让我懂最难的事
https://v.qq.com/x/page/w14263jpfqd.html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懂得慢即是快的道理。”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作者
”看十几年书,我觉得很正常,可是突然别人对我说,你这不正常。“
观看视频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现状反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个时代里知识和信息唾手可得,再也不用像以前把一周积累的问题抄在本子上,然后再在一个周末吉日,富有仪式感地前往网吧上网查询资料获取知识(此例是读初中时的真人真事,被老师专门拿来激励我们这些上网主要图娱乐的人)。如今,想要了解什么,都能即时了解,方便至极。
”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其中一点坏就坏在“即时”上面,我们越来分散于各种琐碎,常常被各种消息打断,再难去攻克那些艰深的问题,再难对持续投入到长远价值的事物抱有耐心。我们越来越习惯三天入门到精通(最后往往三天从入门到放弃),我们越来越习惯几小时学会XX,我们越来越习惯收藏点赞转发各种干货获得满足感,我们希望越快越好,然后我们在别人制造的焦虑中各种“交学费”,拐个弯又回到原点。不知里面是否说到了你,但肯定说到了我,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并在后来决定与之彻底决裂。
成长旅途中,太多的诱惑,太多新奇好玩的东西,在想方设法不断的吸引我们宝贵的注意力。小时候过年游戏打通宵,中学时把桌子打个洞趁午休时偷偷看网络小说,大学时游走在各种社交、及时娱乐里。但是最后经过努力也慢慢摆脱,上中学知道自己控制不了容易沉迷,于是再也不打游戏,上大学千帆望尽,网络小说套路雷同也看腻了,于是决心开始往名著经典方向靠。——这是我摆脱过程的一个缩影。
我们身边的诱惑从来没停过,以后估计也不会停,反而会更多更大。当你好不容易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一点成就,一不小心步入歧途,陷于诱惑,那时,我们的定力在哪儿(咳我们的东哥出来下……)?大多数人都想爬得很高,但却忘了基础若没打牢,摔得也会很惨。
个人前段时间就犯了糊涂,也是给自己提个醒,诚恳反省,不要忘记初心,要保持言行如一。以后我也许还会犯错,但我希望那是有益的尝试而导致的,毕竟只有不做事的人才不怕犯错误。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避免我们在一个坑里摔两次,就是诚恳记录,时常反省,所以我鼓励朋友们写日记,我自己也依然会“笔耕不辍”。
当然,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更高效的方式——读书。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说过一句名言:“只有傻子才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都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显然俾斯麦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而我默认你也是!)而从别人错误中最快的学习方式,一个是问经验老到的前辈,一个是问书里的过来人——读书,读一流书。
高中毕业后,有了大量自由学习时间,我立下了一个读书书单,到现在坚持快七年了,所以也算有点心得积累,才出来分享一点体会吧。
卖了这么久关子,大概说了下我对当下环境的一些看法。也算是对为什么要读书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做一个注解。至于你为什么要读书,答案在你的心中。上了十九年的学,只坚持读了七年的书,于我而言,虽然起步晚了些,但总好过从没开始。毕竟理论上,自己的人生路也还要走些年头,要继续边走边看。下面说说读书以来的感想。
◆◆个人观点◆◆
首先说说,对前文视频里三个人物及其言论做一个小评(由于视频只能放三个,前两个读完后有兴趣可以复制链接观看,主要看观点)。
白岩松曾在一访谈节目讲,他招的研究生应该算是国内传媒领域里比较拔尖的学生了。可是白岩松却觉得,他带的年轻孩子们,读书量就像高中生水平,不像研究生。 此现象令人反思。
王强时常调侃俞敏洪读书不够,俞敏洪算是读书不少的了,只是在北大那个圈子,在王强这个书虫牛人相比看来,可能“少了点”。当年明月读书的唯一原则就是,向前进。他说,那是终极的智慧,读历史,读懂一些规律,有时令人无比狂喜。 此两人令我佩服。
感想
1. 书不是万能药
虽说,书尤药也,多读可治愚。还有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真的,读书不是万能药(具体观点可见文末视频马云大佬说道一二)。我不是泼冷水,前文码字说了那么多,不是为了弄这样一个反转来搞笑。我只是想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定要批判性接收书中内容,要考虑作者的写作动机,读书贵能疑,贵在思考,思考后觉得可采纳,之后贵在行动,行动后有什么问题要反馈修正。
2. 要寻找意义
记得有个故事,说三个建筑工人搬砖修教堂。有人问,你们在做什么?A说,砌房子糊口。B说,盖房子。C说,建造辉煌的艺术品。后来,A成了熟练的建筑工人。B成了建筑师。C成了他们的老板。《国富论》里说,因为分工不同,导致了阶级差异。但是以上故事,他们初始分工是一样的,但有的人善于寻找意义,坚定更长远的目标,然后才形成最终的分工差异。所以我在文首也引过相应观点,我等采石之人当怀有向往大教堂之心。通过生活、读书、思考等等,寻找你心中的意义,不要成为了工具人。
3. 慢慢来会很快
恕我水平有限,让我借用《怀特笔记》里的一句话来表达:人必须守定些东西。否则,他不过是棵四下攀附,寻找藤架的豌豆荚。 不管如何变化,我们要守定一些东西,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并相信坚持的力量,放平常心,做非凡事。
收获
1. 不再狭隘
说老实话,以前我是个义愤填膺的青年,一看到哪儿不好,就大肆批判一番,所以那个时候很喜欢韩寒、李敖等激进类人物。但最后,随着你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积累越来越多,就不再狭隘了,会更能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所以,辩证法一定要学好啊。对很多信息会审慎看待,并努力减少劣质信息的输入。
2. 心境平和
看得多了,会很少再片面狭隘,更能避免浮躁之气。知道得越多,越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更多,更能保持谦虚敬畏。读得多了,点面打通,会发现诸多知识就像一个网,经常会在某个节点给你启发。因为心境平和了,也更能从容地求质不求快。
3. 方法论
一直到现在我很喜欢语文、数学和外语,语文和数学相互融合,可以形成高效的方法论,提高个人认知,外语则让我们有了更多信源对比参照,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不断地深入思考和迁移学习,因为底层相通,让我对海量的知识不再恐惧不再焦虑,取我所需,化为己用,实现高效学习。
4. 外部评价
至今,我认为收到的最高的评价,一个来自于我高中语文课胡老师。几年前,我发了条重温个人习作集的动态感慨,老师留下了条评论(激励我至今):
假期未能见面甚是遗憾,也感谢你能包容高中三年老师的唠叨。从习作中看出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一个有思想的人总能行得更远,个人习作里的诗意与远方,也许正是而今的经历,每看一遍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愿这是你们美好的回忆。
一个来自于好友,过年前他毕业,我们再次相聚,深入聊了很多生活、学习、读书上的思考,应了那句:“话不投机半句多,话很投机脏话多。”谈话结尾,好友说出了一句:“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不断求上进常有个人见解的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继老师之后第三个好友这样评价。
我不知道是不是该飘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有点思想,我只知道,我不过是坚持了一件喜欢的小事——读书,以及总爱思来想去。
建议
前面七七八八说了那么多,分享了点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收获。关于建议,毕竟我也只是还在路上的行路人,这一块儿不敢多说,只为抛砖引玉,期望能对读者朋友读书有所启发,少走点弯路。
1. 保持优质信息输入
尽量输入优质内容,做你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读你喜欢的书,前期可以试着看有趣、通俗类等读物辅助入门,慢慢来,先培养兴趣。
2. 多看多思多行动
多总结反思,努力从生活中获取经验,这是一本无字之书,牛人读它就够了。
3. 做记录,正向反馈
记录有助于你产生成就感,帮助你寻找意义,帮助你看到自己的变化,帮助你坚持下去。分享下前两周读完一本书做的脑图:
4. 多分享交流
真知灼见经得起考验,分享交流能取他人之长,补己身之短,发现自己思维的盲区。
5. 保持运动锻炼
这是一个看似无关,却又密切相关的点,好的身心状态能迸发出更多的灵感。
◆◆最后最后◆◆
唔,终于要到说END的模块了。还有太多想说的,只能后面再一点点慢慢分享吧。原计划想尽量去繁就简,但这个话题从立稿开始到现在,陆陆续续写了快一周,费时远超之前所规划,删改许多赶到这样一个节点,才能得到这样的呈现,写文输出不容易,同志们如果想读书一定要坚持住啊。
李娟说,读书的目的,原来只为了和好东西倾心相见,如:好事、好人、好物、好情。李敖说,读书是千年精华尽收眼底,多样遗产罗列手边。张潮说: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的书要你自己去读,自己去悟。希望这篇文章也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多年后自己再回顾时,依然能有一点点存在的价值。
看到这儿,关于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投资,也许你也有自己的答案了吧。
更多彩蛋及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