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去了一趟台湾,很想写点文字,一直没有动笔,用鲁迅先生那句"为了忘却的纪念",在模糊的记忆里寻找点文字的激动。
上学时教科书上写着,宝岛台湾,长大了在地图上看,地方不大,四周环海,靠近祖国一侧叫台湾海峡,台湾海峡存在一个两岸默契的中线,那时候想如果坐渡轮过去,在中线那里留个影,有去台湾的念头只是临时的,去之前时间也没有过多的了解台湾,认知还停留住小学课本上,两岸之间只有航班,只能坐飞机,记忆都模糊了,飞机降落的机场都记不得了,是跟团环游台湾,记得到了对方机场,手机上的中国移动的信号没有了,出现了台湾的通讯信号,那个名称不会忘却的,大哥大这三个字出现在手机屏原来中国移动的地方,这个名称熟悉,熟悉是香港的警匪片里黑社会老大手中拿的那个跟砖头一样大的移动电话,那应该是现在用的手机的祖宗辈,大陆演员王志文早年也演过拿个大哥大.戴个黑墨镜的狠角色形象,我生活在内地城市,记忆里似乎都没见过真家伙,只在电视电影里见过了,在就是年轻人在一起别人吹牛,描述他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有大哥大,就这样都羡慕的两眼放光了,对于我来说,大哥大只能是传说了。
当年这三个字都有那么一种高大上的意义,手机屏上的显示让我着实了一番心潮荡漾,二度来到我意识里已经十几年以后了,即熟悉又陌生,看自己土的,这都要感概良久的。不多说了,为了面子,矜持点。
环游的整个过程就不一一描述了,笼统的说一说,先说说台湾人,当地土生土长的称作原住民,阿里山那里就有,现在去那里如果不是服装和其他人穿得有区别,想分清楚是不容易,眉宇或者是形体上,你在那里生活上几十年才可以的辩识吧,过去有首歌"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画,阿里山的小伙,壮如山",去了以后有些失望,倒是有个民族舞表演的现场,游客蜂拥进入,没有看到歌词里的情景,表演的大多是大妈,大叔们,导演给我们解释,年轻人都到台北那样的大城市了,不过看到这些大妈大叔们表演的认真架式,还有那古老的不知名没见过的乐器演奏的从没听过的节奏声,有些原住民的味道,听说再往山里去,海拔更高些那里有原生态的原住民,好客,豪爽,那里种植有小米,,就是陕北的小黄米,当地人用小米酿酒,见游客到先敬上一碗酿酒,由于都是山路,交通不变,这些原住民保留了更多的古风,他们对于谈论死亡也很达观,平日生活靠打猎,有肉就吃有酒就喝,也没什么忌讳的,寿命都不长,六十岁左右,这样的原住民都在深山里,台湾岛从台北到台南南北方向中间是一条隆起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海拔三千米以上,台湾的海平面低,三千米的山己经高得不可想像了。
客家族和福建人迁居到台湾比较早,是台湾最大的族群,信仰妈祖,出海了的船首都雕有妈祖,这部份人称自己为本省人,最有名的就是陈永扁,荷兰占领台湾之前他们已经生活在岛上,后来郑成功赶走荷兰人,之后日本人又占据台湾,这部分人在台湾生活了很多代了,特别是日殖时期。日本想把台湾纳入本土,在这里下了功夫,办学校,搞建设,移民和亲,官方语言增加了日语,日本人对台湾和大陆是两种态度,台湾想长期占有并吞并,对大陆它没法也没能力占有,就破坏,烧杀抢掠,所以台湾人对日本人没那么多仇恨,甚至还念其好,本省人其实也是现在台独民进党最大的支持者,
蒋介石战败后带到台湾的这批人,台湾称之为外省人,外省人原本在大陆都是些掌握文化,财富,政治的那批人,因战败被迫来到台湾,当年这批人到台湾看到的当地人很多都光着脚,他们可是穿着皮鞋上岛的,光脚的碰到穿皮鞋的,外省人来岛后接管了日本人的活,成了台湾的主导者,两蒋实行的台湾政策和他们在大陆的政策思路差不多,台湾一直也没有多么出彩了,到了蒋经国时代,执政的国民党开始注重民生和经济,老兵们修建了台湾第一条高速公路,为台湾后来经济的发展起来了很大的助力,老兵们年龄也大了,为了感恩老兵,蒋经国在台东专门为老兵们建立了一疗养院,这次在路过台东老兵住处,亲眼看到这些年己古稀的老人,老人们看到大陆游客的车,都注目挥手,让人泪奔,蒋经国晚年选的接班人是李登辉,这个人也说几句,李登辉在当总统之前不管什么场合坐在櫈子上都是只坐三分之的地方,让别人一看好像是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伪装得特别好,当上总统马上改弦更帜,说自己是日本人,扶植陈水肩成立民进党,提台独挑拔本省人和外省人矛盾,使台湾台面政治形式西方化,这些都是政治层面的东西,不多做议论。
台湾人基本上就是这三批人组成的,原住民的话语权不多,本省人和外省人在台面上争夺,代理是两个党派的争夺,忘了提及,现在补上,在阿里山时,我意外地发现了几棵咖啡树,上前端祥半天,过去从没见过,也没想过咖啡是怎么来的,光知道喝它,那种鹈鹕灌顶的意外收获,惊喜了一会,站在咖啡树前,想起了格物致知这个词,我盯着咖啡果子格了好一会儿,知最终还是没有出现,这个体验过程来了一回,也算修炼了一次,这些都是心里活动,如果旁边有人,恐怕人家以为这家伙犯傻呢,写到此打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