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一生,在追随孙中山从事政治革命、军事斗争之外,致力于建设一个适应世界潮流的社会制度,推动男女平等,1930年通过《中华民国民法》立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确立了完整的妇女财产权、继承权,将男女平等原则贯彻于整个民法所规定的家庭制度之中,这是近代民主革命最重大的成果之一。
胡汉民男女平权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受到晚清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成长于传统上女子权利较强的广府地区,很早就对粤中女子“不嫁主义”加以研究,他与中国新时代女性张竹君的密切交往,是促成他毕生关注并推动男女平权的重要契机。出生在“自梳”风气极为浓厚的番禺县的张竹君,在教会所办的博济医院跟随两位美国女医生学习多年,又饱受维新思想的熏陶,在20世纪初年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男女平权思想的实行家和宣传家。也正是在20世纪最初几年,胡汉民与张竹君的密切交往,促成胡氏一生都关注男女平权。
1908年,胡汉民留日期间,在法国《新世纪》杂志发表《粤中女子之不嫁者》,一反士大夫对自梳风气的抨击,率先加以肯定,肯定其抵抗包办婚姻、解决经济独立、组成团体以抵抗社会压力的重要意义。他提出了自己的四点见解:一是男女不自由配合为大逆人道;二是经济革命而后男女可以平等;三是女子抵抗强权之能力不弱于男子;四是强者每怀私利以弱者之抵抗为非理。可以说,以孙中山、胡汉民为首的革命派,比维新派大大地前进了一步,致力于表彰女子追求独立的反抗精神,尤其重视经济独立对于男女平权的意义。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张竹君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自任会长,组织医疗队前往武汉进行战场救护,并掩护黄兴等同盟会高级干部成功抵达武汉。几乎同时,广东光复,胡汉民出任广东军政府都督。他在组织广东省临时省议会时,为确保有一定人数的女性当选省议员,胡汉民主持拟定议员选举法时,特制定比例代表制,确定同盟会代表名额20人,男女各半。这是中国女子正式参政的起始,在全亚洲也属于创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