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12岁的大宝和1岁的二宝,自学习家学以来,我深深地感到,对于小孩子我的包容引导自我感觉非常得心应手,可是面对大孩子,我就有些手足无措,曾经的想法就是:为何长大了就难管了?快快长大吧,长大就不用再管了。其实哪是孩子难管,而是我的教育定力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节奏。0-3岁是孩子的保护神,3-6岁是孩子的玩伴,7-12岁是孩子的教练。在0-6岁我担当角色完全没问题,可是在7岁后的教练角色,我内心是战战兢兢的,总怕当不好,没有办法,没有定力。现在反思一下是哪些方面没有做好。
第一个方面是规则:我知道教育大孩子还是要定规则,可是这方面我一直没有做起来。
思索原因有几个:1.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会有一些家长没有说出来,但是实际存在的规则,我的性格中猫头鹰和考拉的特质较多,天生比较顺从,也会把这个隐性的规则来执行好。于是把这个原生家庭的习惯延伸下来,就没有在现在家庭中建立起明确的规则。2.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少于表达,一边是我在一丝不苟地执行规则,另一边也看到有不少人敢于发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完全执行规则,自己有种吃亏的感觉,于是觉得不要用规则把孩子的手脚绑起来,象我一样。其实是把自己内心的孩子投射到孩子的身上了。3.自己的心理年龄没有成长到成年期,面对大孩子束手无策,自己的高度没有达到,更谈下上对孩子的引领。4.不敢对孩子提出规则,一方面怕孩子执行不到位时自己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原则,另一方面从内心里不相信孩子会遵守规则。
在家学精英班听了丽娜对规则的分析后,反思自己在对孩子没有规则的教育中存在着不少后果。具体表现在:1.孩子不清楚家长的原则底线,总是在试探底线,央求得到更多一些。2.孩子的行为是否逾矩不是跟规则有关,而是跟家长当时的情绪有关,当孩子在家里有些吵闹时,家长心情好就风平浪静,家长心情坏时就会被斥责。3.在生活习惯上比如整理房间,洗自己的衣服,有些事情孩子很久不做,卫生情况堪忧。4.没有形成规律的学习习惯,只限于完成学校的学习,在阅读以及探索自己兴趣的事情上都是看心情,没有规律安排。
想通这些点后,接下来就是着手在生活中制定一些规则了,首先从家务劳动开始,分派些固定的家务活给孩子,让她参与到家务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