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项目,空余时间,我除了和小伙伴玩耍就是待在家里看书。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那么多书,我记得很清楚,只要发现小伙伴手上有一本特别好看的书,必定是会去找小伙伴借来看看,到手之后也几乎是抢着看的,看的特别快,记忆也特别的深刻……以前想不清楚是何原因,直到上中学后学了《黄生借书说》一文,才恍然大悟!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出自于清人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一文,意思是说因为书是借来的,有紧迫感,总是担心别人催着要,考虑到别人也需要这本书,需要尽快还书,在这种压力之下,借书的人就看的又专心又快速,效率自然也高。
我也喜欢买书,每到一个地方出差或是游玩,总喜欢逛书店 ,买几本新书,在新书的扉页上签上自己的大名,以表明此书之主人是自己。自己买的书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时候想看了,什么时候就可以看。但这样的思想导致的结果便是家里书柜上的那一排排书,认真读过的,实在是少之又少!袁枚老先生早有先见之明——“书非借不能读”。
与书为友书非借不能读,前提是因为书的稀缺性,昂贵性,如今的科技时代,电子书、微信、微博的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书非借而不能读也”的环境背景已经彻底改变了,但如何让自己真正成为书的主人,并非易事。
书非借不能读也,其实,“非借不能读”的又何止是书。世间万事亦是同理,天下但凡那种会让你产生压力的东西,才能引得人重视和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