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讯:中国诗歌学会赴苏埠考察创建“中国绿色诗歌之乡”左起:苏埠镇人大副主席李一民、人大主任刘佳、碧宇、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程步涛、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副秘书长周所同,安徽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许泽夫,《解放军文艺》月刊副主编殷实。摄影:苏埠镇
中国诗歌学会赴苏埠考察创建“中国绿色诗歌之乡”
诗讯:中国诗歌学会赴苏埠考察创建“中国绿色诗歌之乡”左起:诗人程东斌、《大别山诗刊》编辑姚银波、程步涛会长、碧宇、周所同秘书长、诗人木子、殷实主编。摄影:木子。
诗讯:中国诗歌学会赴苏埠考察创建“中国绿色诗歌之乡”陪同中国诗歌学会领导一行在横排头枢纽工程水库大坝合影。摄影:苏埠镇
2018年5月22日中国诗歌学会程步涛会长一行人在《大别山诗刊》主编碧宇陪同下赴苏埠考察创建“中国绿色诗歌之乡”。苏埠镇人大主席刘嘉和人大副主席李一民参加。
首先一行人考察了田垄村朱圩,看到到了乡村田园风光、农村土墙房屋,特别是朱圩独特的民风建筑,反应了当时深厚农耕文化气息。
随后参观了横排头枢纽工程,在讲解员的解说下,了解到横排头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数十万皖西人民历时数载建成了继都江堰之后又一水利奇观。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彻底改变了皖西地区多旱涝灾害的情况,解决了合肥六安两地的生活、工业用水。
最后参观了苏家埠战役纪念馆,1932年在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苏家埠48天大战,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在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下采用“围点打援”战略战术,成功击退国民党的重兵“围剿”,取得空前大捷,此战例还被收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参观结束后中国诗歌学会会长程步涛、苏埠镇党委书记晁松、《大别山诗刊》主编碧宇共同商谈了创建“中国绿色诗歌之乡”的事宜,程会长表示:苏埠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众多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文人们。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团结诗歌爱好者共同打造“中国绿色诗歌之乡”。晁书记表达了对打造“中国绿色诗歌之乡”的极大热情和设想,强调结合苏埠镇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经济文化共同体。以文化促进经济,经济繁荣文化的目标而共同推进。
作者:姚银波
诗讯:中国诗歌学会赴苏埠考察创建“中国绿色诗歌之乡”碧宇在丰源湖
诗讯:中国诗歌学会赴苏埠考察创建“中国绿色诗歌之乡”程步涛会长和碧宇在朱圩沙塘埂上
诗讯:中国诗歌学会赴苏埠考察创建“中国绿色诗歌之乡”第二排左起:邹怀芝、李一民、碧宇、刘佳、程步涛、周所同、许泽夫、木乔、程东斌、殷实;第一排左起:吕达、姚银波
碧宇的随笔:
前天,爸爸打电话给我说,田垄村的村长罗会武通知要丈量朱圩的房基地,准备拆迁了。我说,让他们丈量吧!21号我邀请了中国诗歌学会的领导等来这里实地考察,听听他们的意见是否适合在这里建造中国绿色诗歌馆,打造苏埠绿色诗歌之乡,与苏埠的经济、旅游,文化建设和发展是否匹配,能够产生多大的效益,难与易,利与弊都要均衡考虑,而且还要看苏埠镇人民政府领导的兴趣、认知、设想和规划。
今天当我们站在沙塘岸边以朱圩翠竹绿水为背景和中国诗歌学会的领导和苏埠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们合影留念的时候,许多往事从心底涌起,让我来不及回味就眼眶湿润。
是啊!这里即将被夷为水田,那些鲜活的,还没有来得及记录和整理的故事也即将一起被彻底毁灭,而我的童年和少年就站在身后,此刻正在哭泣和伤悲。
朱圩里有我的家,有我生活的印记。一直有这样的愿望,保护好朱圩的家,等退休或休假的时候回家来居住,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好好写写朱圩,因为这里的历史在于我比任何地方都要厚重,我计划以朱圩为背景主题写一本散文,一本诗歌,至少一篇长篇小说,邀请三五作家诗人一起来这里体验生活……每次回来都有这种冲动,因为这里是我创作的源泉和是我写作的根基,因为这里让我的名字和个人简历作为陶姓第一位女子被写进陶氏宗族宗普的序集里去,因为这里让我奔驰在诗歌的疆场上,让我徜徉在文学海洋里,让我充满无限想象,放下这里,或者这里消失,会怎样呢?还有什么地方更能激发我埋在心灵深处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呢?站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垂暮生命的重荷。想到这些,便觉得自己瞬间苍老了许多。
此刻,望着绿树隐蔽下的村庄深处,我的目光有些黯然,盛着碧空的沙塘像一匹绝望的走投无路的掉进深渊的骏马,他看着我,好像是在求救,又好像是在诀别。
诗讯:中国诗歌学会赴苏埠考察创建“中国绿色诗歌之乡”
网友评论
嗨!时代发展是进步,也是退后,小时候住在老家的房子里,没有风扇没有空调,却冬暖夏凉。如今的新农村,不见牛羊,不见家畜,不见小狗小猫,不见香喷喷稻草烧的馍馍,铁锅做的米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