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枢纽后,自我梳理

看枢纽后,自我梳理

作者: 星羽_1b75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21:18 被阅读0次

    看了枢纽,一边看边写心得,先通篇阅读,然后分段阅读然后写感想和得到。看到了第二章第一节三轮大循环,归纳如下:

    社会结构性变化导致自我意识与自我存在分离,因此普遍精神向前运动。

    自生秩序是社会层面的、微观的;集权秩序是皇权统治形成的,是自上而下的。若自生秩序过多,则社会容易分散分裂,若集权秩序过多,则社会灵活性下降,经济容易萎靡。

    小循环:普遍理想-特殊现实-普遍现实,会导致国体及治理方案的改变。

    大循环是社会结构性变化。动因是人口数量、人口地理空间变化,势必导致新的经济要素的产生,经济要素优先被君王控制,提高财政收入,但是光有财政还不行,君王还需要有自己的人事班底,所以君王必须要任命贵族以外的寒门子弟,那么势必需要新的知识传播技术的普及。原有的普遍理想是在以前的社会结构下形成的,与现在的社会结构不适应,因此会有自我反思,精神的超越。

    大循环的构建是以君主为主导,势必造成往集权秩序方向靠拢,社会经济丧失活力,部分民众被抛离在秩序之外以造成朝代短命的根源,下一朝代必吸取教训把握经济要素和秩序之外的民众,把他们统统纳入构建均衡,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活力,所以朝代也就更加长寿了。

    古代结构性变化有三次:

    封建始于周代终于秦朝,借助的牛耕、铁器、竹简的应用,精神进入自我反思时代,东亚轴心文明在中原展开,思想自由奔流,百家争鸣。

    豪族社会,始于汉武帝终于唐末,借助水稻复种、印刷技术的应用,精神进入又一次自我反省,追求更大普世主义理想。

    平民社会,始于北宋终于鸦片战争,西方经济和知识进入打破原有的普遍极致的精神,向着融合更大要素方向发展。

    两次结构性变化之间有过渡期,向着更稳定更均衡方向发展,君主、内臣、贵族、官僚、平民诸多群体不断结盟更替。

    现代平民社会,经济要素来自外部,帝国永远无法整合至内部,所以要偏向自生秩序,精神重构、自我超越是引领性力量。

    第二节脱于混沌,封建初成

    人类迁徙由三条进入中国

    非洲——南亚——云南、广西——1、西向上高原,2、北上进入中原

    非洲——伊朗中亚——西伯利亚——南下进入中国

    非洲——印度半岛——南洋——向北进入中国

    中原通过交往(战争、贸易)导致形成普遍性规则(礼)

    由于人类进入方向不同导致形成多元文明,这样形成冲突,精神认同必须以超越普遍的存在,战胜的部落神成为主神,其他成为附属,对神的崇拜慢慢过渡到对天的崇拜,部落从自我为中心中慢慢脱离开始认同其他附属部落,颛顼帝确认独尊之神。对于秩序的认同必须建立在秩序的正当性,正当性来源超越诸部落之上的权威;从开始部落族人崇拜神明开始就从野兽中脱离出来,崇拜天让部落从自我中脱离出来,认可其他部落。

    历史呈现天意秩序的传承。

    武王周公,分封贵族到各地做宗法制的担纲者,通过井田制完成对社会的具体组织过程,产生国、郊、野的三类概念,国是贵族都城,郊是贵族武装殖民者耕种的土地,野是被征服的原住民耕种土地和居住地。八家共一井,中间为籍田,收成用于祭祀和贵族享用,祭祀赋予宗教意义,于是物理性分割产生了伦理的意义。

    西周时期,周天子把持着铸造刻字技术,通过铸鼎刻字向各诸侯传递着以天之意,认周天子为共主,文字被用于祭祀即称为宗教,文字的传播只限于帝王、祭祀、贵族这样的小团体,让更大的社会突破成为了可能,因为需要有更大规模的治理。

    自强不息为君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小人,野人提供赋税,君子治理野人,两者互为条件,野人民风淳朴,君子看得更远。国人分配土地义在满足兵役,野人分配土地义在满足劳役。战争是贵族恢复秩序的行为,倒不必要喊打喊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枢纽后,自我梳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bi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