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的初衷有点有趣,当时在亚马逊上找书看,看到《四世同堂》只要0.1元,当时觉得很难过,有一种经典在没落的感觉,所以,下单,开看。说来惭愧,这应该是中小学必读书目里面的吧,可惜自己现在才读。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四世同堂》讲的是儿孙满堂,阖家欢乐的故事,看过之后才晓得自己太狭隘了。

我读老舍先生的书不多,能记起来的就是《骆驼祥子》,觉得老舍先生能很好的以小见大,通过普通百姓的生活来反映整个社会现状,《四世同堂》也是如此。“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这是开篇第一句。也许对于年纪到了一定岁数的人,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只有活着才是最好的事情。
就像祁老太爷认为的“北平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定灾消难满,而后诸事大吉。”“他们生,他们死,他们兴旺,他们衰落,只有祁老人独自在这里生了根。因家道兴旺而离开这陋巷的,他不去巴结;因家道衰落而连这陋巷也住不下去的,他也无力去救济……”国家若安,都城必安。可是在最后,不得不发出“打仗嘛,多死一个两个的又怎么样?即便那死去的就是他的孙儿”的无奈。
在全书中,我最喜欢钱墨吟。没有想过在书中看起来最羸弱的书生,却成为最值得钦佩的人。“我不怕穷不怕苦,我只怕,丢了咱们的北平城!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也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了的花了!”“我是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因为我不愿谈我所不深懂的事。可是,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忍受!我可以任着本国的人去发号施令,而不能看着别国的人来作我的管理人!”他对节气的坚守,“你们迎着炮弹你往前走,我们是等着锁镣加到身上而不能失节!” 他对礼节的执拗,“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他对诗人的解释,“我管富于情感,心地爽朗的人都叫做诗人。”这一句句听起来简单的话,他用生命去践行!
“日本人很会打人,但是他们打破了我的身体,打断了我的骨头,可打不改我的心!我的心永远是中国人的心。”兴许就是这一颗中国心,让钱先生忍了下来,并且出狱后仍然开始成为类似地下党的一员。就像书中所言“人肉不是为鞭子预备着的。谁都不高兴挨打。不过,刚强的人明知苦痛而不怕打,所以能在皮鞭下为正义咬上牙。”在正义面前,疼痛显得那么渺小。
亡国,这么遥远的词语,在那个年代却是和平民百姓如此的接近。“亡了国,也就亡了亲戚朋友之间的善心善意!征服者是狼,被征服的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亡了国的人既没有地方安置身体,也没有地方安置自己的心”“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亡了国便不能按照自己的文化方式活着”“侵略的可怕就在于它不单伤害了你的身体财产,也打碎了你的灵魂。”在面对亡国的时候,我们必须象一座山,既满生着芳草香花,又有极坚硬的石头。

“战争改变了一切人的样子”我对书中这句话记忆尤为深刻,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终究是体会不到战争的恐怖的。在战争中我们才能看清楚一些人的真面目。瑞宣心有余而力不足;高第、桐芳的觉醒;小文夫妇的不卑不亢;冠晓荷夫妇的无耻……
“虚伪是文化的必要的粉饰!”,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的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不幸,假期这个观察者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
我喜欢老舍先生笔下以一个外人的眼光看中国的变化的这段话,这应是对变化中的中国人最精确的描述。
“由表面上的礼貌与举止,和大家的言谈,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历史,一部激变中的中国近代史。祁老人是代表着清朝人的,也就是富善先生所最愿看到的中国人。天佑太太是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人的,她还保留着一些老的规矩,可是也拦不住新的事情的兴起。瑞宣纯粹的是个民国的人,他与祖父在年纪上虽只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却相隔有一两世纪。小顺儿与妞子是将来的人。将来的中国人须是什么样子呢?富善先生想不出。他极喜欢祁老人,可是他拦不住天佑太太与瑞宣的改变,更拦不住小顺子与妞子的继续改变。他愿意看见个一成不变的,特异而有趣的中国文化,可是中国象被狂风吹着的一只船似的,顺流而下。看到祁家的四辈人,他觉得他们是最奇异的一家子。虽然他们还都是中国人,可是又那么复杂,那么变化多端。最奇怪的是这些各有不同的人还居然住在一个院子里,还都很和睦,倒仿佛是每个人都要变,而又有个什么大的力量使他们在变化中还不至于分裂涣散。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拒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揉到了一块,象用许多味药揉成的一个药丸似的。他们都顺从着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宽容,彼此体谅。他们都往前走又象都往后退。”
生命是延续,是进步,是活在今天而关切着明天的人类福利。新的生命不能拦阻,也不能代替老的生命的死亡。
“死了的不能再活,活着的还得活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