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感觉欺骗,我们眼中的世界也许和客观的世界截然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错觉。比如,下面这张图里,你是不是看到一头疯狂的鲨在卡在墙上龇牙咧嘴的?
事实上那只是一幅二维的涂鸦!是不是吓了一跳,甚至有一瞬间在担心墙上的裂缝会不会继续扩大?
但是,显然这副涂鸦欺骗不了你太久,很快你就会察觉到,它只不过是看起来很立体的平面图而已。
事实上,我们的感知能力非常奇妙,无论在何种环境中,我们都能准确地捕捉到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和明暗。对物体感知的这种特性被称为“知觉恒常性”。
有了这一特性,即便我们的感觉有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依旧知道物体的特性保持不变。例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杯子呈现的形状各不相同,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能够捕捉到杯子本来的形态。
恒常性是人们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如果人们误用了感觉的恒常性,那么就会对客观世界把握不准,产生错觉。
我们在观察空间物体大小的时候,习惯于把距离计算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但如果把知觉三维世界的习惯用于知觉平面物体,那么错觉就会产生。例如,人们如果用“近大远小”的原则来看平面物体,毫无疑问是会出错的。
错觉的种类非常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几何错觉,有方向错觉、线条弯曲错觉、面积大小错觉,这些错觉都是人们观察几何图形时产生的错觉。《列子》一书中记载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就是错觉的一种。“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就是说太阳在早晨看起来比中午大,其实太阳的大小是不变的,这是大小恒常性的误用。
01
形状和方向错觉
02
大小错觉
03
视觉错觉的趣味游戏
从下面的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
你看到了花瓶还是人脸?
你看到了吹萨克斯的人吗?
你看到的是老妇还是少女?
以上内容部分整理自《超图解心理学与生活》,北京紫图图书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超图解心理学与生活》,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