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ShareMove-读书圆桌会
历史,读不透不是不开始的理由

历史,读不透不是不开始的理由

作者: maybelillian_gu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08:28 被阅读176次

清明节开始正式加入中国史圆桌小组,组内果真「往来无白丁」,大家也会谈论皇帝放假的问题,皇帝厕纸的问题。恰巧这段时间一直出差,正常加班回去收拾好准备读历史书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往往都成功睡着。以每小时6页的龟速,至今也才看了前十二章。整理起来,倒也是有些零碎的所得。

1.中国农耕文明

看吴军老师的文章,他总结了些中国农耕文明的特点。中国自古的小自耕农,商品的交换从来不是文明的主线,自己自足才是。而实现自己自足,就要靠集体的力量,特别是家族的力量来对抗天灾人祸,完成大工程,解决所有的问题。

农业文明的特点:

a.容易建立中央集权的王国,能够调动全国的力量搞大工程,(尽管可以修筑长城,秦实际也因经济落后受益,经济落后才能强调农业一元,内部凝聚力强。但在宋朝,底层以耕农为主的人民是无法统一实施变法的,宋朝的政治统一远超过国内的经济组织。政治与经济课题太大,道不明^_^)

b.由于具有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这类文明喜欢顶层设计。(这也是另一方面体现重形式么?)

c.由于强调自己自足,小圈子的观念非常重。在和人交往时,能不求人就不求人。

d.由于生产的东西是为了自己消费,品牌意识不足。

e.强调人口的数量。

f.对土地有着偏执狂式的痴迷。

这些与商业文明的守诺、妥协、重利、平等等特点不同,追溯这些差异,可发现地理因素造成的这两种文明的差异,自已自足的文明和商品交换的文明。

2.从熊逸「春秋大义」对儒家的了解

封建与专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封建是分封制的社会体制,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这才是封建社会。而秦始皇是以集权专制传统结束了封建社会传统。用一句话举例可以大致感受其中的区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专制社会的观念,若在封建社会,君要臣死?凭什么!

另,从徐元庆的案例到梁悦谋杀案,关于是否允许儿子给父亲报仇,依「法」治国还是依 「礼」治国,陈子昂、韩愈等大家都以儒家典籍引经据典,各自意见甚至相悖,最终也没有清晰的答案。韩愈说,子报父仇在春秋,周礼等书中没少讲过,没人认为这是犯罪,按理这是最应该被写进法律条文里去的,可法条里并没有写,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法律禁止,这有违孝道治天下;若法律允许,那么会有人钻法律的空子。也就是,法律这个问题不便明说,但意在言外,要靠执法者心领神会了。话外,这兴许是法条制约和案例制约并行的萌芽吧,不免联想到与国外的大法官制度的异同。

从上面的案子中,你来我往似得「孔子曰」可看出儒学在汉唐两代政治运作中的重要意义,儒家典籍即可以在审案的时候被援引为法律判例,更可以在国家大政上发挥纲领性的指导作用。

3.自己阅读「中国大历史」的感受

人类的文明起源发展也是人类寻找生存的过程。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起初因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周朝施行井田制度,便于有序管理。而随着人口的激增,此固定的组织无法维持,社会冲突不断,然而这冲突引起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及教育的普及。黄土、季候风、黄河都驱使着中国要形成中央集权。起初是地理环境的推动,后来随着朝起朝灭,如在唐朝,中央集权和专制的施行也是一种无奈,自下而上的改变和反馈无法有效实行,只得自上而下施加专制。

历史向前趋势,有时候人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政策符合了发展的趋势,那么朝代繁荣昌盛,反之,若不符合历史大趋势,政策再政治正确,终究也免不了改朝换代。一个王朝一旦开始走下坡路,常常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挽救它。朝代的衰落有很多原因,繁荣太久的朝代没落的主要原因也是太老了,太老了就会出现许多问题。除此外,那些只存在几年的朝代,无非就是在彻底改革的路上一次次的尝试,最终符合大势的,凭借若干已灭亡朝代的改革基础,加上政策合理,诞生的就是下一个繁荣的朝代。

自读史以来,似乎生活中又多了一个触角,它连接的是各个历史相关的地点、人物、书籍等等,如同你多开了一扇窗。五一前逛了国家博物馆,之前逛博物馆都是走马观花,看完也不留下一点记忆。但这次在逛的时候,每个物品都立体丰腴起来。看到货币的大小不均,想到统一度量衡的不易;看到兵马俑,想到秦始皇野蛮行径和超匹夫所想的计谋;看到儒家法家道家纵横家等等的书籍,想到秦之法家意识形态,汉唐之儒家意识形态;看到唐代妇人日常携带的化妆盒,想到盛唐,中国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时代,也想到,这大帝国因领导集团的娇惰而无从继续。

以前一直对着五千年历史长吁短叹,不免有些排斥和抵触这悠悠历史,因它实在磅礴。而如今虽未读完一本,却有着如在浩瀚星空中摘取一颗灿烂的满足和惊喜。

此外,熊逸「春秋大义」中的题记如下,读来倒是很有意味。

历史上的「国家」是一个充满歧意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具有盒所谓天神相同的属性,被人类自己所创造,又被人类自己所服从,并且,正如祭司们自称在人间代行天神的旨意,统治者们也会自称代表国家的利益,而真正的获益者缺往往只是这些「代理人」自己。

人们忘记了国家本该只是一件工具,缺满怀激情地把它当做目的本身。

以上内容大部分是不同文章的堆砌,小部分自我不成熟的感受,诸多不严谨的漏洞,但这都不是不开始的理由。^_^

相关文章

  • 历史,读不透不是不开始的理由

    清明节开始正式加入中国史圆桌小组,组内果真「往来无白丁」,大家也会谈论皇帝放假的问题,皇帝厕纸的问题。恰巧这段时间...

  • 了解历史让我们更自由

    赫拉利:“学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去预测未来,而是把你自己从过去解放出来,去想象不同的命运!” 读历史,不仅是读...

  • 读你,都是读自己

    读你,都是读自己 读历史,重要的不是读结果, 而是看清时代给每个人的机会和限制。 我们读书,做事,不都是这样吗?

  • 历史不是用来读的

    读史,不同的人觉得有不同的好处。对我而言,读史可以让我变得更全面、不偏激,不以单维度来衡量事物,考虑问题。 比如,...

  • 时间里

    再见是一个读不透的词, 时间不是解药 但解药在时间里

  • 做假设让你的读解力飞速提升

    很多人认为用书之后才能用上读书方法吧?其实不是的,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就应该开始做准备了。书读不透,90%的...

  • 798

    忙不是你不联系我的理由。

  • 写一篇套路人生

    没钱不是理由,不去赚钱才是最可恨的,怕输不是理由,没资格说失败才是可怜,求人不是理由,不抓机会怎么能发大财,可恨的...

  • 准备开始读历史了

    最近开始阅读党的历史,原因有以下几点,都是与读完《大众哲学》有关 一、大众哲学提到,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大量的...

  • 大国的兴衰

    读这本书一开始的目的是想了解帝国发展的历史。但是在阅读中发现这本书并不是在讲述历史,而是分析推动历史发展的要素。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读不透不是不开始的理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cu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