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识蓝歌,开启新世界大门
写作能打造个人品牌、实现粉丝效益,这是很多小伙伴准备投身新媒体领域的原因。看到别人一波波收割流量带来的红利,我内心也在蠢蠢欲动。
可是,跟很多人一样,我迟迟没有真正行动起来。
“要有灵感”、“要准备好”,是我为自己套的两大桎梏。或许,它们也是你们没有开始的理由吧?
蓝歌是我在李超满演讲跃迁特训营上的同学。培训结束后,她在群里做了一次关于写作素材收集的分享,讲她辞职以来日更的经验。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一直陷在一个死循环中:
……想写---没灵感、没准备好---放弃---想写……
二、认知升级,重燃写作热情
百度百科对“灵感”的定义:
“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细细思索,灵感自有其局限性。
1、“突发”意味着没办法确定它出现的时机。如果等有灵感才下笔,那一直不来,就没办法下笔了。
2、“思维状态”表明灵感是一种主观的思想。极有可能我们所认为的灵感,只是一种认知的错觉,是低质量的、无法促成一次完整写作过程的灵感。
单纯依赖灵感去进行持续地写作,对普通人来说很不靠谱。
“没做好准备”,也是很多人,包括我,为不行动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看的书不多,所以不写。
思想不深刻,所以不写。
文学素养不足,所以不写。
人生积累不够,所以不写。
……
不写,总会有理由。
完美主义在潜意识中,成了自我突破的最大阻碍因素。
没灵感,没准备好,那又怎样?只有开始,才能谈进步。即便开始不如人意,但能完成不就行了吗?我们总是低估长期的复利效应,而高估自己在短期的能力和爆发。
想清楚了,那就行动。在行动中准备,在准备中行动,持续精进。
三、知行合一,期待写出成绩
虽说灵感是突发的,可归根结底,它来源于日常的积累和思考。没办法控制灵感的出现,但我们可以提高它出现的概率。
1、多阅读,多思考,多做读书笔记。读好书,可以开阔眼界,升级大脑的操作系统,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
2、留心生活,多观察,多体验,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件小事,都可以记录下来。
3、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时刻,整理内心的情绪和思维。太多的信息、知识、想法等等涌入大脑,就像一杯已浑浊的水,需要时间去沉淀。
4、联机学习,多与外界交流。一般来讲,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缓慢的,无异于闭门造车。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和互动,取长补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个体在成长中,也要学会改革开放。
道理懂得再多,准备再充分,不如即刻出发。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1、模仿。比如拆解爆文,学习业内大咖的行文逻辑、结构、主题思想、金句、素材的运用等等,依样画葫芦去写类似的文章。又如,模仿别人的好习惯,怎么思考,怎么看书,怎么运营等等。
2、坚持。大量阅读,大量输入,大量思考,大量积累,让自己尝试不同题材的写作,摆脱缺乏灵感的负面影响,坚持写作。
3、策划。好的写作,很少是一气呵成的,往往是策划出来的。我们要养成先构思框架、再填充内容的写作习惯,把写作当成活动去策划,把控好各个环节,科学地创作。
4、修改。好文章,改十遍。当然,我基本做不到,然而对文章的反复修改,却是我很少愿意去做的。静下心,放一段时间,越打磨,越好。
希望,能在写作这条路上,你我走得更远。
希望,这一路都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