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夜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两天找东西的时候翻出来了当年出国的时候朋友送我的《温柔的夜》。我在往期的某一篇文章里提过,我很喜欢三毛的这本书,很喜欢书里面的一句话--“清风明月都应是一个人的事”。
我虽然本身好静,也很珍惜一个人的时光,但这句话,这本书着实陪伴了我在国外好多一个人的日子,让所谓寂寞的味道没有那么苦涩。
送我这本书的是我高中小饭桌的饭友zz。
我和zz相识在高一。因为不在一个班,所以并不能算熟得很,不过倒是志趣相投。以前中午回小饭桌吃饭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分享最近各自在读的书,或者交换一下彼此的作文本。
高二那年语文老师让我们以“夏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等作文批下来以后,我就带回小饭桌给zz看。zz说,“你再写三篇呗:春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和冬天的故事。把四季凑全。”我笑着说好,我写好了让你当第一个读者。她说行,那一言为定!
可是后来我还没动笔,就要出国了。离校的那一天,zz送我了我这本三毛的《温柔的夜》作为出国礼物。
那时候微信还不是很发达所以就断了联系,之后通过其他朋友弯弯绕绕加上了她的微信,不过也是简短地寒暄了几句,再见便是朋友圈了。
如果未来有缘再见面,希望是一见如故的感觉,然后就像她当年落笔错将2012写成2011一样,想着“哎呀!我都没记得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很感谢zz当时纠结了很久,最终选择了这本书送我,也很感谢三毛的文字,让我在异国他乡也能拥有无数个温柔的夜。
夜色四合,华灯初上
我真正意义上开始独自生活,是从去Western上大学开始的。
玩过了聒噪的开学周,度过了充满新鲜感的适应期。大一的第二个月,一切都开始恢复平静。
11月的某一天,我正在宿舍里面写论文,一转头,发现夜幕已经降了下来,窗外学校一片华灯初上的景象。不知怎么的,眼前突然浮现了以前在国内读书时放学回家的情景。
也是这么一个秋意渐浓的季节,我刚换上秋季校服。我家院子里的那条小街道,铺满了被雨水沾湿的黄色落叶。那时候放学回家,被冻得哆哆嗦嗦的我总是会驻足在楼底下,看一眼家里亮着的灯再飞跑着上楼。
那盏灯能让我放下一切不安。
我知道那盏灯下有人做好热腾腾的饭菜在等我回去,我的归来,对他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对“家”的定义有许多。小时候爸妈在的地方叫做“家”,长大以后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被我们称作“家”,再长大一点我们漂泊异乡,回不去的地方才是“家”。
记得小时候跟伙伴们在院子里面玩到很晚。小伙伴问我--“你家在哪啊?”我就把他们领到我家楼下,指着那一栋楼的某一扇,说,“喏,那个亮着灯的就是我家。”
原来一盏灯背后就是一个家,系着多少牵挂。
去年感恩节,闺蜜邀请我去她的新家暖房。
闺蜜的卧室里有一扇大的落地窗。她的公寓在多伦多市中心,左邻安大略湖,再加上住得楼层高,这个城市的美景都可以尽收眼底。
我去她卧室参观的时候,透过她的大落地窗看见了一天中最美的时刻。缓缓下落的夕阳,给这座被枫叶染红了的城市又镶了一圈金边。
太阳落山,仿佛就是一瞬间的事。很快,天空就变成了绛蓝色,街边的路灯被一个个点亮。我俯视着穿梭在高速路上的车流如水,闪闪灭灭的车灯成了这个城市夜晚里最亮的星星。
夜色渐浓,我和闺蜜开了一盏台灯,坐在窗边叙旧。她的柯基趴在我们俩身旁,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叫也叫不动。厨房的烤箱里,烤了5个多小时的火鸡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我回想起当年大一在宿舍看小伦敦夜色四合的那一幕--那也是同样的季节,我也是匆匆回头看向窗外。只不过那时小伦敦的华灯初上我只看了两个月,而如今多伦多的车水马龙我已看了两年。
我养成了游子不该有的心安,却又像所有漂泊的人一样随遇而安。
你说,鸟瞰夜景什么时候最美?
应该是从千万盏灯中找到属于你的那盏的时候最美。远远看着就觉得心安。因为你知道它不会走,因为它为你而存在。
我曾经觉得世界这么大,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灯多么不容易。其实现在看来不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照亮独行的路,成为你坚强的理由,让你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都能拥有一个无比温柔的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