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养生俱乐部
中医智慧 | 足浴泡脚养生

中医智慧 | 足浴泡脚养生

作者: 意为七 | 来源:发表于2024-06-29 00:50 被阅读0次

本文是古法中医针灸班之学习笔记,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另一方面便于发扬和传承中医理念和技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讨学习,惠己及人,期待我们一起同行。

一、足浴养生的概念

足浴,也叫泡脚,它与针灸、推拿、外用贴剂等一样,都是利用了“内病外治、活血化瘀”的原理,属于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春日洗脚,升阳固脱;夏日洗脚,暑湿可祛;秋日洗脚,肺润肠濡;冬日洗脚,丹田温灼。”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脚是人体之根,是人体元气凝聚之点。百病始于脚,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护足不衰老。人体有十二条经络,其中六条的循行经过足部,足既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起点,又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终点。

人体的各个器官包括五脏六腑在脚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可以反映相应器官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足踝以下共有66个穴位。足浴治疗,可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二、足浴养生的功效

足浴能提高皮肤温度,刺激足部的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保持血流通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1、促进血液循环

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

3、辅助疾病治疗

4、改善睡眠

三、常用足浴方

1、艾叶50克+红花15克

功效:散寒祛湿,活血化瘀,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腿和膝关节疼痛。

2、祛湿方:苍术、艾叶、青蒿、生姜切片,各2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水煎泡脚,水温以不烫脚为度,每次30分钟

功效:祛湿健脾,也可使用藿香正气水泡脚。

3、防治感冒:葱白5个(连须根洗净),生姜10片(一元硬币大)

做法:将上述材料捣碎,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煎沸,水温以不烫脚为度,每次30分钟

功效:疏风散寒。

4、温阳足浴:桂枝、干姜、艾叶各15克,花椒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水煎泡脚,水温以不烫脚为度,每次30分钟

功效:温阳散寒,预防感冒,可在进入冬季时进行浴足。

5、预防高血压:夏枯草、桑叶、菊花各30克,钩藤4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水煎泡脚,水温以不烫脚为度,每次30分钟

功效:清肝泻火。

6、缓解失眠:

体寒:肉桂、细辛、远志各9克,吴茱萸12克,夜交藤15克。

体热: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水煎泡脚,水温以不烫脚为度,每日睡前煎水浸足,每次30分钟,水不宜过热,以脚心感到发热为佳,浸洗后再过半小时入睡效果更好,还可以配合足底按摩助眠。

功效:安神助眠。

7、脚气足浴方:黄柏、地肤子、蛇床子、苍术、防风各15克,黄连、黄芩各10克,有水泡及破溃者可以加枯矾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水煎泡脚,水温以不烫脚为度,每次30分钟

功效:清热利湿。

8、足跟、足踝关节痛方:寻骨风3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

9、冻疮:当归、红花、花椒各15克,鲜萝卜200克。

10、祛风除湿: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各10克。

11、消除疲劳: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各15克、川芎、陈皮、石菖蒲各10克。

12、痛经方: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没药10克。

上药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离火,先以药液蒸汽熏双脚,待温度适宜后将双脚浸泡于药液中。每次浸泡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剂药重复使用两天。于经期前3天左右开始用药,连用3-5剂,连续用3个月经周期。

*中药足浴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煎药一般先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半小时左右,药液浸泡双足,以泡过足踝为度。

2、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足浴,尤其是饭后不能立即足浴,以免影响消化。

3、水温不宜过高,最佳水温应以42℃~45℃为宜。

4、时间以半小时以内为宜,微微出汗为度。

5、在家中足浴时注意不要用铜、铝等金属盆,宜用木桶。

6、一剂药方建议一次性使用,泡脚盆最好专用。

*哪些人群不适合中药足浴

1、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

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

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

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

5、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

6、足部有外伤、水泡、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

四、足部保健穴位

足底的反射区和身体的各个部位、五脏六腑是对应的,按摩足部穴位出现疼痛明显,只能说明所对应的器官有点问题,但并不是越痛问题越大。

常见的足部重要养生穴位有涌泉穴、足窍阴穴、厉兑穴、内庭穴、太冲穴等。

1、涌泉穴(足少阴肾经):位于足掌前三分之一处的中间位置。

功效:开窍醒神、安神定志。

2、厉兑穴:位于第二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和胃。

3、足窍阴穴:位于第四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

功效:疏泄肝胆,清利头目,通经活络。

4、内庭穴: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胃泻火、理气止痛。

5、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疏肝解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智慧 | 足浴泡脚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du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