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表达之四十五:比喻的变体之四——较喻。

表达之四十五:比喻的变体之四——较喻。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4-03-30 21:08 被阅读0次

详细释义又称为权衡式比喻,即比喻兼比较,在某一相似点上,本体超过、不及或等于喻体。较喻是一种“喻中有比”的比喻,其特点是把被比喻物(本体)和比喻物(喻体)放在一起相比,既显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又突出本体和喻体在程度上的不同。较喻一般分为强喻、弱喻、等喻三种类型。

辨析较喻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往往兼有夸张的意味,能够抒发强烈的爱憎感情,常出现于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议论文中也时有所见。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介绍了较喻有三种类型:强喻型、弱喻型、等喻型。强喻型是本体在程度上超过喻体;弱喻型是本体在程度上不及喻体;等喻型是本体与喻体在程度上大致相等。举例明之:

1、强喻:你的心眼比针尖还小。

2、弱喻:人们看惯什么阔人的通电,什么会议的宣言,什么名人的谈话,发表之后立刻无影无踪还不如一个屁臭得长久。(鲁迅《林克多“苏联见闻录”序》)

3、等喻:那海岛上的女孩,与那阴霾严毒的气候一样反复无常,不可捉摸。(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由此可见,喻中有比的“较喻”,不是位于比喻和比较之间的独立概念,而是比喻的一种,所以必须是比喻。

较喻是一种比较性质的明喻,其结构形式不说成“甲像乙”,而说成“甲比乙更怎么样”。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本体是“死(是意义与价值)”,喻体分别是“泰山”和“鸿毛”,按常规本可说成“……死,有的像泰山一样重,有的像鸿毛一样轻”,但作者为了强调不同情形的死其价值和意义有天壤之别,故用比较级设喻,“……死,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这样说来,反差更为大而显,让人们深思应该如何面对生与死。】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1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作者把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情谊比作高山和大海,然而在相似点“高”和“深”上本体“情谊”又超过了喻体“山”和“海”,形象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大娘感激、崇敬和依依不舍的心情。你这种用“比……还……”、“赛过”、“胜过”等词连接,表示本体在相似点上超过喻体的较喻,也可称为“强喻”,强喻一般带有褒义色彩。】

2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作者将狗的境况作为喻体,与凡卡的遭遇比较,相比之下,本体“我的生活”还不如狗的境遇。这就强烈控诉了沙皇制度下的旧俄罗斯儿童的命运。像这种在相似点上比不上喻体的较喻,又可称为“弱喻”。弱喻多数带有贬义色彩。】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句子用的喻词是“不及”,形式上看似为弱喻,但从意志上分析,诗人是用“桃花潭水”与汪伦之“情”相比,本体“情”在相似点“深”上超过了“桃花潭水”,因此也是强喻。】

4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是在一句话中,从正反两个方面交替使用强喻和弱喻的例子。作者先以“泰山”为喻体,从正面极言“人民利益而死”的意义比“泰山”还重;又从反面用“鸿毛”设喻: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卖力,就比“鸿毛”还轻。两相对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为人民服务应该具备的生死观。】

相关文章

  • 兰因絮果

    释意:以兰花之馨香喻美好之前因,以飞絮之飘泊喻离散之后果。比喻结局不幸之因缘遇合。 人与人的婚姻多半如此。开始的我...

  • 说说孔子“以色喻礼”

    《说文解字》中说:諭,告曉也。 也就是说所谓“喻”,就是把原先不清的东西,通过比喻的方法使之清楚明了。 而“以色喻...

  • 《庄子修心课》第二十四课:以马喻马

    《齐物论》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

  • 二十四:以马喻马

    《齐物论》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

  • 破窗效应

    《韩非子·喻老》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千丈高的堤坝,往往因为蝼蚁的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上不加以注意,就...

  • 单细胞36计之5趁火打劫---锚点整合

    第五计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

  • 《庄子修心课》第二十四课——以马喻马

    《齐物论》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

  • 【兰之隐喻】

    “兰”不仅与“梅、竹、菊”合称为“四君子”,还被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借...

  • 喻之双柄--读钱钟书《管锥编》一一

    先生认为比喻有多面性,引喻不可尽取其性,只能示其一,且举例释之。图一,以水中映月为例,喻道则玄妙,喻世则虚妄...

  • 《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

    P222 原文: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天地一指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表达之四十五:比喻的变体之四——较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du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