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作者: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6:23 被阅读0次
    2019.1.28

    一杯咖啡,一台电脑,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静静地和文字相处,和自己相处。

    自从上篇文章满怀心事的写下“告别”以来,收到16班很多战友的关怀和宽慰。还记得写那篇文章时内心满满的负能量,通过文字流淌出来,倒不失畅快。

    如今,一周的时间过去了,我的心境如何?今天也想做记录下我的成长和变化。

    在冥想群里请假,晖哥及时来给我做思想工作,我意识到要积极地解决问题,不能一味逃避。我看到了我内心的孤独,他也感受到了,想姐、祥哥和陈妮的点评和鼓励,还有元利姐的理解和指引——悦纳自己和他人,让我意识到,我真的并不孤独。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李笑来

    笑来老师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个偶像,我喜欢他的真实。武志红老师是我第二个偶像,我佩服他的勇气,能向十几万人袒露真实的自己。而我,还缺乏这样的力量。如果说心事,我只能在简书里说说,我做不到发到公众号上去。没关系,静静地等待力量积攒的爆发点。

    买了武志红老师的“看见心里服务号”里面莎兰.汉考克的关于洞悉亲密关系的课程,断断续续的听一听,并不认真,可能还是不想面对吧。

    最近常与好友灵芝泡在一起,听她讲她的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加上亲密关系课程的零散知识,我意识到自己其实不会表达需求,也不懂得守护心理界限,这是造成很多矛盾的根源。

    比如,每周日上午10:00—12:00我都会带女儿去上感统课,上完课女儿还要在那边玩一会儿,我们的午饭就成了问题。我对灵芝说,“有时我们到家也没饭吃,还得带饭回去给老公”,她问“那你告诉他了吗?你跟他说你希望回到家有饭吃吗?” (⊙o⊙)… 内心暗语“这还用说吗?” 但已经意识到,是需要表达出来的。

    灵芝说,“我老公也是不善于表达的人,我经常鼓励他说出他的需求,你希望怎么样,你不说出来我怎么知道?他想想说,我希望到家有热乎饭吃。我就说,好,这个我还是可以做到的,让你回家能吃上热乎饭。”渐渐地,在她的鼓励下,她的老公学会了表达需求。

    “你不说出来,我怎么知道?”

    “我不说出来,他怎么知道?” ——幸福通关咒语

    停止期望和失望的游戏吧,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

    忘记是在哪读到过这种理论,有的人是活在这样的思维里——我想什么,不用我告诉你你就应该知道,否则就是不爱我。这种思维模式的根源我们不去管它,只是我理解的自己不敢/屑表达自己的需求的“习惯”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从小自己的愿望很少得到满足,所以表达需求会让自己产生羞耻感——“我说出来,也得不到满足,那我还说出来干嘛”,但矛盾的地方在于,不表达需求不代表没有需求,有期望但是不说,必然得来失望,就更加印证了“我不被爱”的预言,进而自己也失去了爱的动力,这是个恶性循环。

    “爱无能”是不是就从不会表达需求开始的呢?

    这是收获一。

    第二个收获,是自己“界限意识”不强,导致总有一种被剥削的感觉,或者是“牺牲感”。我家的孩子,尤其我姐姐和我,都习惯了忍辱负重,舍弃自己的利益,去让着弟弟妹妹。这一点在我姐姐身上尤为明显。去年我们一起去西安旅游,姐姐总是最早起床,给我们买饭、排队买票,做好一切工作的人,我们其他人,包括姐夫,都是什么都不用操心的。我一边觉得感激,同时又有些羞愧,还为姐姐鸣不平——为啥这些活姐夫一点都不分担,只管在那挑三拣四?

    看别人往往清楚些,到自己身上就犯迷糊。我虽没有姐姐那么强的“圣母情结”和牺牲精神,但多多少少,都会有。比如说,我要去学校安排的医院体检,距离家比较远,老公让我带着婆婆一起去,我心底里不愿意,说你在这边医院给办个体检卡就是了,但又觉得好像也是应该的,这件事就没有下文了,而我也一直没有去体检……

    灵芝的妈妈曾经对灵芝说,“你是姐姐,要常给妹妹们打个电话,关心一下”,灵芝立马回复“你别绑架我”。

    若是我妈妈这么跟我说,我心里会不舒服,有压力感,但是绝想不到其实我没有这个义务,是妈妈在拿“姐姐”这个身份来使我觉得我该怎么做。灵芝的界限感是很清晰的。让她不舒服的事,她立马觉察到并划清界限,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是你强加给我的。

    就如带着婆婆去体检,我有这个义务吗?——我没有。不然,我不会觉得心里不舒服。如果换做是我要带自己的妈妈去体检,我肯定不会有这种感觉。那是你妈,你的义务。我要做,也得是我主动愿意做,不是由你安排给我。

    这是收获二

    知道和做到之间有巨大的鸿沟,今后生活中要不断去觉察入侵我的界限的言语,做出合适的回应,守护我的心理界限。

    最近,和孩子之间也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以前,会因为上学快要迟到了,赶紧给她穿衣服穿鞋子,拾掇好了抱出门去。孩子已经4岁半了,情况基本还是这样,这是爱,还是害呢?

    曾经听同是007er的宫建红老师说过,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一点都不要帮。当时听得我也是振聋发聩吧,但是并没有认真去做,好像总有什么事比这个更重要,比如不能迟到、不愿意再和孩子耗。

    最近因为老公不在,只剩我俩,我想把孩子的习惯建立起来,就开始和她“开战”了。“穿好了吗?”“再过10分钟出门哦”“快行动”,10分钟过去了,孩子还在床上懒着没动,“我要走了”,孩子哭,“哭更耽误时间,不如赶快行动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不会帮你的”。磨啊磨啊,最后我就发飙了“快穿!!!” 昨天,上感统课晚了半小时。今天,上幼儿园晚了半小时。路上跟她商量,你看,昨天的感统因为没有快速行动,你晚了半小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你还在穿衣服,昨天的课程多好玩啊,迟到的话你会错过很多东西。今天也是……咱们以后快速行动,做什么事都不迟到好不好?点点头,拉钩钩,按章生效!

    明天继续奋战吧,“你的事儿是你的事儿,我的事儿是我的事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也是守护心理界限的一种吧~

    这也是灵芝让我意识到的,有一次她和儿子感统课没来,我一问,知道了是因为她儿子也是在家磨叽,等能出门的时候一节课都上完了,他们就没来,下午再去补课。算是打开了我的视野了,“额,还可以这样……”

    和孩子,也要划清界限。

    爱是要好好经营的。

    昨天,老公回来,撺掇女儿让她留下。女儿真的是想爸爸了,我知道。晖哥说“没有爸爸的女儿更可怜”,这句话也震慑到我了,不能停留在这一步太久,要尽快渡过去。

    爸爸回家了,我们加了几条“规定”,都是之前怎么说他也不执行的,像个等着妈妈去照顾的孩子,我不是他妈,自然就嫌弃这个“娃”了。这一点也要像灵芝学习,如果不执行,就扔出去,扔一次,他就记住了,不行就多扔几次~ 方法总比困难多,嗯嗯\(^o^)/

    灵芝真是我的大贵人,她是现实版+实操版的《幸福学》书籍,让我看到“啊,还可以这样!” 么么哒~~~

    女人,容易被很多观念“捆绑”,传统思想,父母的相处模式,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我们。虽说“No作 No die”,但是,女人还是得会作,不高兴了别忍着,得让对方知道,发脾气,哭,拧两把,得让他知道你痛了。哄得你高兴了,甜言蜜语多来一点,一回生两回熟,说几句话又不费多大事儿。最重要还是自己的信念“我是最好的,我值得被爱”。因为值得,所以才不会委屈自己,也因为你不委屈自己,对方才不会委屈你。一切向内求总是最有效的。

    今天早晨,巴巴做了早饭,叫我们起床,拥抱之后出门。我忘记谢谢他了,及时的赞美和鼓励是一定要有的。正面的事形成正向的反馈,才能更有动力去做。

    希望我的家是被爱和感恩沐浴着的,希望我的孩子是看到了父母如何相爱,以后也懂得如何爱的女孩。

    痛过之后,是开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go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