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去上戏成人教育旁听即兴口语表达的课程。我在的那个班都是申请专升本学历的学生,平日晚上和周末修学分毕业拿本科证的那种,我就纯粹打酱油的。
班上有95后的小年轻,也有看起来有了些阅历的社会人,但都有主持的相关经验或者之前都上过课程辅导。
这门课的老师教书前在电台工作,可谓是正统科班,虽然是东北人,但一开口就是标准的播音腔,除了上正常的教学内容,还时常苦口婆心分享人生感悟。
的确,连正儿八经上戏毕业的都未必能成为一个主持人,更别说是成人教育非全日制的学生了。社会竞争之激烈是无法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和鸡汤般的励志来掩盖的。
今天课程的主题是纵式模块训练,给出四个话题让大家说,这四个话题都有是走心范儿的,包括了我的成长经历、我想跟爸妈说、那一年我14岁和你是我的骄傲。
学生们大多不怯场,争先恐后踊跃发言。先不谈他们实际的表述能力,但听了几个人的故事后,我倒找到了他们特质的共通性。
一
一个女生上台说,自己刚出生的时候被医生诊断为供血不足,医生劝她父母放弃治疗,因为孩子智障的可能性很高,与其花费高额治疗并且负担一辈子的人生,不如马上实施安乐死然后再生一个。
但是她父母怎么都不肯,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每天给她打3000元一剂的针,那是20多年前的3000元,且每天都要。但没想到的是,一岁后她就和正常孩子一样了,并且快快乐乐地成长了。
大学的时候,她读的是3+2,3年大专2年本科,但是因为专业实在不喜欢,所以在3年满了之后就直接拿了专科毕业证离开学校了,才有了现在的进修。她要感谢父母没有放弃她。
二
一个男生说,高中的时候,由于户口原因,只能离开上海回老家读书,但是因为不熟悉老家的方言,时常被同学嘲笑,外加父母常年在上海工作,使得他越发没有自信,成绩也一落千丈。
与其真的努力,他选择放任自流,高考的时候为了上大学只能曲线救国上了艺术类的大专。
三
另外一个小伙子说,他们一家人都是在医院工作的,但他为了摆脱家庭对他人生职业的束缚,在高考结束后退档了所有本地的学校,最后终于来上海念了大专,实现了他对自己人生的掌控。
四
还有一个女生,她说进入高中后,母亲因为看她走路姿势有点驼背就送她去练习舞蹈,原本只是为了矫正她的站姿,她却找到了舞蹈的乐趣,只是练舞和学业无法兼顾,她原本承诺不会落后大家,却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落榜。
虽然进行了复读,但也因为基础薄弱而不尽如人意。她决定学艺术,先去了谢晋艺术学校进修,又北上广各自考了一圈艺考,最后还是被一所大专录取,高额的学费让父母变卖了老家的一套房子。
这些故事或多或少让我的内心受到了一些触动。联想到最近我那读高一的表弟流露出了自己不想读书的念头,突然觉得15到18岁这三年对一个人整个的人生产生的影响。
这些上台和大家分享自己故事的学生们他们并不算幸运,因为在与命运抗衡的过程中,并不没有获得所谓理想中的成功;同时他们也很幸运,因为身后有愿意无条件支持和包容他们的父母,为他们的破釜沉舟提供了保障。
他们都很动容地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激,当年未能体会到的艰辛日后想来反而因为加入了时间的沉淀和人生的历程而更加的醇厚。
他们在退学,改志愿,上高额艺校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未来会如何,他们只知道当下这件事很酷,因为自己很不一样,他们张扬着自己的个性;他们向这个世界叫嚣,抬起头露出桀骜不驯的眼神,因为年轻,他们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而最主要的是,当时的他们无牵无挂。
他们不需要考虑退学后父母的心理感受,也不用担心改了志愿后父母的接受程度,说好的不耽误学业还是变成了落榜后的复读,但那又如何呢?
10几岁时做的决定可能并没有长远的格局观,总想着要与世界叫板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
那时总以为其实念不好书也无妨,世界被我踩在脚下,把鲁莽当成了英勇的代名词,把叛逆当成了自我标榜的标志,江湖义气就是所谓的人生准则。
人生嘛,就是要豁得出啊,必定会有另外散射的光芒,我那么有才华,怎么可能不火。
但艺考一定是捷径吗?
恰恰相反,如果说学习除了天资聪颖还需要刻苦努力,靠天吃饭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天赋禀异,更需天时地利人和了。
人生不走回头路,而正是因为它的不可逆,让每个人曾经埋下的种子在日后收获了各种滋味的果实。
哪有那么多的好运降临,你主宰的青春在假以时日决定了日后的你。短短的三年青春,谁都没有料到会有滚雪球式的转折。
年轻人,成长没有后悔药。
人气公众号“上海公交”主编。
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