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老联命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袁运甫先生画的一批水粉画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他笔下似乎毫不费力,就可以把一切看来极其普通平凡的场景,描绘得温暖动人,而且有一种独特的静谧之感,无论那里是北京厂甸庙会,还是上海闵行工厂。
2018年10月3日清华艺术博物馆,敬拜袁运甫艺术之美展览——光华。看完展览感觉袁先生是一位被严重低估了的艺术家,真正的一代宗师。吴冠中曾评价说:“···正肩负创造新传统、启发后来人的重任,他的寰宇无限量。”的确,袁运甫先生的寰宇光华,注定光润我们的魂灵。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认为,整体性地描绘袁先生的形象是个难题,因为,“他是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家,又是在特定领域一骑绝尘的探索者”,的确,袁先生创作涉及壁画、油画、中国画、插花、水粉画、装饰舞台设计、雕塑、装置等,是一个能把所有艺术融会贯通的大家。
袁运甫是一部艺术巨著,正如张晓凌所言,他“是前辈事业的传承者,又是新领域的开创者、引领者;他是中西艺术传统的学生与守护者,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代宗师;他是一位哲思者,一位知识分子,但他更是一位大匠——他的那些堂皇之作既出于哲思,也出于手艺与劳作。”
袁运甫先生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在清华美院)建院首批教员,历经六十一年的创作与教学生涯。袁先生以“谦和的人格魅力,博大的文化学养,精深的艺术功力,独特的思想轨迹”,成为学院宝贵的学术文脉和精神传统。吴冠中说“他总是善于发现机会并将之转变为积极的方向。”
还从来没有被水粉画感动过,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袁运甫先生画的一批水粉画却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他的笔下,似乎毫不费力,就可以把一切看来极其普通平凡的场景,描绘得温暖动人,而且有一种独特的静谧之感,无论那里是北京厂甸庙会,还是上海闵行工厂······
杜大恺如此评价:“集市、染坊、粮站、猪市、马棚、寺院、天文台、化工厂、砖厂、渡船、教堂等等······近于全景式的观照,是那个激情浩荡的岁月,普通人祥和而平静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几乎所有画面都是暖色调,阳光明媚,温馨怡人,呈现出中国美术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
袁先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北京饭店创作,但受四人帮干扰而未能成为壁画作品《长江万里图》,画中那巴山蜀水、宜昌高湖、武汉三镇、洞庭岳阳楼、庐山仙境、黄山奇峰、南京新貌、无锡梅园、苏州水乡、江城南通、大上海,更是似乎在冥冥中昭告“文化江山”的复还。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唯有《文心雕龙·原道篇》开篇之言语,可以作为袁运甫先生那深深融入天地大美之艺术情怀的注脚。
傍晚,还走访了清华园新林院8号,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故居,追忆逝水光华!
苏彤记于2018年10月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