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喜欢行走在黑夜里
每隔一段时间,我精神上都要来一次例假。大姨父幽灵般冒出来,阴阳怪气地跟我说:我没事,就是想来看看你。
前天傍晚,他又来看我了。他站在房间角落里什么也没有说,便有一股强烈的负面情绪袭击了我。
我删除了当天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也删除了我写文章时的快乐。
然后,惶惶不安,和沮丧对峙。
你们也许有过那样的时刻,在某一个瞬间,精神上突然失去依恃,成就感全无,内心仿佛闹起饥荒,比兵荒马乱更乱,比洪水猛兽更狠。像在一座陌生城市被歹徒洗劫一空。
举目四顾,孤立无援。甚至在一刹那怀疑生存的意义。
好在这么多年来,我练就了一些对付负面情绪的技能。心底愤怒时,深呼吸三大口,经过体内浊气与体外空气的交换,那股子无名业火就灭了。情绪无力时,没心没肺睡一觉,一睡解千愁,睡醒再重头。
那天,我选择了在朋友圈找人聊天,我像祥林嫂一样,如实相告情绪失落的原因——我觉得特没成就感。还和有个朋友分析了为什么我觉得没有成就感。
善良的人们,纷纷动用自己的技能安慰我,鼓励我。
有说失业跟我比惨的、有让我缩小目标的、有夸我有才的、还有姐姐给我唱歌......我一边享受着善良人给予的精神告慰,一边人格分裂地审视自我。别人都说我是妇女之友,难过之时,有妇女安慰,也算是因果循环。
聊了一个多小时,大姨父悄悄遁走。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精神满满的继续工作。
这样的情绪变化,以前也有。情绪告诉我,我还活着,还和外部世界产生关联和碰撞。高低起伏的情绪峰值,为平仄的生活制造了起伏的波段。但我讨厌情绪化,也很庆幸自己具备情绪调节的能力。
心理学上说,情绪是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无所谓对错。有起有伏,自我调节,才是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学这么讲,并不是赞美情绪,而是说情绪变化是一个正常的存在。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种影响情绪的情境——孤独。
我在知乎和公众号上都写过孤独的文章,我漫长而孤独的生活经历让很多人感慨。有人私下问我一个问题,怎么能克服孤独?我都没有给任何人私下做过答复。但这件事,提供给我一些可供分享的经验。
确定的说,孤独并不具有五彩缤纷的属性,甚至不具有诗意。
因为孤独总得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个体厌倦或恐惧社会关系。二是社会群体放弃了你。个体放弃社会交流,无非是因为害羞或自卑;你被群体抛弃,这说明你身上有很多不被群体认可的特质。不管哪一种原因,当你的境遇可以用孤独来形容时,你很可能已经与忧郁为伍了。
大量的心理学报告显示,孤独的人更容易形成负面认知、自我挫败感强、低估自己的社会价值,情绪反应过度敏感,一个人孤独久了,他就会失去正常交流的能力,更会失去正常交流的心态。如果你不是尼采和叔本华,这种孤独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负面形象,会受到世俗化社会生活的排斥,将孤独的人推向更远的边缘。
我在面临孤独侵袭的时候,负面情绪是如影随形的。我会用写作梳理自己的情绪,或者和朋友交流。写作和找朋友交流,有着同样的属性。就是你试图在心里和自己、以及外部世界之间建立桥梁。情绪虽然灰暗,但心灵是敞开的、接收的、允许信息对流的,对话过程中,坏情绪能得到释放,心情也会变轻松。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这种调节情绪的习惯。
前天情绪突然掉入低谷,内部的原因是我觉得自己写作天赋有限,写出来的文章自己一直不满意。加之公众号长期不死不活,挫败感复合而生。我就选择了沟通,并且真诚的告诉别人,我的负面情绪来源于哪里。
在我向别人倾诉的过程,我梳理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业余时间勤练手,别无它法。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这样的一段情节,主人公霍尔顿“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就守望在悬崖边。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相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是个迷失过的孩子,曾经离悬崖很近。他心里清楚每个迷失的孩子都有可能在狂奔中掉下悬崖,当他心里建立保护别人的念头时,他也就拥了保护自己的精神力量。而当你被负面情绪缠绕时,你也要做一个自己心灵的守望者,在它把你拉向悬崖的时候拦住它。
因为我知道,没有多少人喜欢行走在情绪的黑夜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