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友的新书《战疫日记》是和散文集《寸长尺短》(上下册)一起寄来的,已有月余。这段时间,全国都在复工复产,我的公司虽然微弱,工地也顺势开工。人上了年纪精力就有限,就有有些顾此失彼,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我的书柜摆在餐厅东边的墙壁上,饭后屁股歪歪就是书桌边的木椅,偶尔得闲翻翻阅读几页,印象颇深,有些震撼。这两天上海雨天连续不绝,似要入梅。下雨就不能出门,就连着看了两天,想想,心里便有了感慨,有了写几句话的欲望。
陈老师的这本书记录的时间是今年二月十四到五月十三,这三个月里的日记。这个时间正是疫情的曲折起伏起,记的也是新年后的事情,故名《战疫日记》,还有副题叫《迷你高尔夫时评606则》,日记是用新诗题写的。则,也就是首。
我是个粗心的人。记得陈老师刚开始写这些新诗(日记),是发在我们《嘉定文学协会》群里的,他是我们文学协会的副会长。每天都有,有时一天五六首,我不会写诗,但我有感于他的执着,他的激情,坚持给他点赞。连续发了一个礼拜后,有人看不下去,当然是行家。陈老师据理力争,我的角色是和事佬,这边抱抱拳,那边握握手,事情也就慢慢平息下来。我们协会虽然成立不久,会员几乎都是有上海作协身份印记的,个个也都出了不少书。唯我例外,除了文字的外,还有外地人的外,外地小城作协的外。
也是从那时起,陈老师不仅仅将诗作发到协会群里,我个人的微信里,每天也都收到。或许是一首,或许是三五首,可以肯定的是,他每写完一首都及时发给我了。
我说自己粗心是从来没有仔细认真阅读过,认为他只不过是闲得无聊的一种打发时光的一个方式。有时信息太多,内存卡储存空间不足时,竟然删掉不少,直到有一天听朱老师(协会秘书长)说,陈老师的日记出版了,我有些惊讶也有些不相信,当然后来有些惊喜。
为书作序的是朱超群,他全面介绍了陈老师的创作过程,这个过程我们都熟悉,只不过在那段平常而又特殊的时光里,大多数人守着家,守着手机,也守着日子唉声叹气。
高尔基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陈老师也守着手机,他没停一天,写的是日记是时记,也是“史”记,这是站在一个白发老人的角度,一个有良心的文艺工作者的角度去记录,去思考,去感悟出来的。
全书以时间为顺序,分为三卷,恰好一个月一卷。
在第一卷里,作者以饱满的笔墨颂赞了政府的正确指导方向,武汉人民的不屈精神:“硕大无朋的军机隆隆飞临/体现强大的战斗力/医生/护士/保障/药品/器械/设备/如山倒的军令/凸现大国动员能力……”如一幅幅电视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写医生,写护士,写理发师,写快递兄妹,写为抗疫作点贡献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