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答非所问:就是打岔,可以营造出一种简单但荒诞有趣的对话环境。
2.避重就轻:不顺着对方的话讲,故意曲解重点词语,让人们听到后产生意外感。
3.声东击西:前面说一件事,后面说另一件事。在说的过程中,打断已有的强逻辑关联,冒出一个弱逻辑关联。
4.先躺枪再甩锅:躺枪就是前面正经地批评一件事,义正词严。然后在结尾的地方一拐弯,把锅甩给一个毫无防备的人。
躺枪的经典句型——“你说是吧”。
5.重新定义:把约定俗成的固定定义,结合谐音和拆字,用另一套逻辑重新解释。
6.化用典故:稍微改动一下典故,把常规的俗语变“歪”,让典故带上幽默色彩。
7.词语拆分:用词语首先形成一个有效的预期,然后把这个词语拆成一个个单独的字来进行细化描述,打破原有的预期,从而形成笑点。
8.谐音梗:用于故意制造误会,继而产生出幽默的效果。
9.头韵和尾韵:是押韵的一种,指的是在铺垫中找一个词,在包袱中使用与这个词当中的一个字相同的一个词。
10.三段式:在你的段子中有一组东西,称为A、B、C,其中A和B属于同一类,这样可以让观众形成一个预期,然后你给一个不同类的C,观众就会因为意外而发笑。可将事件经过拆分成A、B、C三个阶段。先用A、B形成预期,再用C来打破预期。
11.词语叠用:在一句话里,高密度重复使用同一个或几个词,会让人被这种絮絮叨叨的描述和自己产生的困扰逗笑。
12.故意口误:在特定场合下故意制造无伤大雅的小口误,能调节气氛、引人一笑。当事人表演出窘迫和急于修正的急切,能衬托出其他人的优越感,从而形成笑点。
13.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这两种方式都是明显跟对方开玩笑,需要你判断跟对方是不是熟悉,对方是不是开得起玩笑。
先抑后扬需要注意后面的夸奖要强过前面的冒犯,这也可用于说错话时救场。
14.亦正亦邪:混合了褒贬两种语义,让人因捉摸不透而产生“笑”果。
15.用暗示留白:有些笑点不要直接表述出来,利用暗示,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采用说A说C不说B的方式进行训练:A是前提,C是结果,B是中间过程,省略B。
一行精华:
幽默工具箱:总有一款适合你。
触动,反思,改变:
这些幽默工具中,运用最多的机理还是意外感。包括:答非所问、避重就轻、声东击西、先躺枪再甩锅等等,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不走寻常路。
而重新定义、化用典故、词语拆分这些工具,则是用歪解代替常识制造幽默。
谐音梗、头韵和尾韵是利用声音获取信息的特点来制造意外感,听众会突然发现他们所理解的和你说的其实不是一回事。
三段式是典型的段子结构,第一段铺垫,第二段误导强化,最后一段甩包袱,制造意外感或叠加宣泄感,产生笑果。
使用优越感制造幽默,要么是自嘲,要么是吐槽,一定要注意尺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