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满足于饥饿,丝麻满足于寒冷,这些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每天需要每天应用,不会因为四季安详或窘迫而废弃或复兴。
茶,成为通行饮用之物——茶叶。又满足于人的是什么?大体上说,适合自己的那一口,才算是好的茶吧。人的性情不一,茶的性情也不一,如何才能在这样不一相异里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茶,这才是关键。茶是活泼泼的生命,活物就存在纯情内在的真实,人也是如此,不管平日如何,逼仄说在夜深人寂时,冲泡一壶自己欢喜的茶,从喉咙而入,浸润整个身体,慢慢品慢慢渗透,焕发的不仅是身体里已老化迟钝的感官,更是感官引申下的精神层面。
今天说说陕西的茶,坊间老百姓所知的茶,通常是陕青、陕南绿茶、泾阳茯茶等等。时下老百姓从健康角度和经济实惠考虑比较热捧的茶当属黑茶,黑茶,因成品茶外观呈黑色而得名,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区在湖北、湖南、陕西、安徽、云南、四川等地。传统黑茶所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是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茶按地域分布,陕西黑茶名列其中,陕西黑茶其实就是泾阳茯茶,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因在夏季伏天加工制作,蒸压后形成砖状,故称为“茯砖茶”,工艺很是复杂精细,多达二十九道。
泾阳地处陕西中部,在泾河之北,亦是“八百里秦川”的腹地,加之具有大量古色古香的园林,这无论从地理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造就了泾阳独特别致于其他地方的茯砖茶。泾阳虽然不种植茶叶,但其地理位置为其带来了与茶相处的巨大机缘。
自汉代起,泾阳就是“官引茶”的集散地。在漫长时间的推移过程中,茶商偶然中发现茶叶中生长出的金花,因金花的生长代谢极大地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茶商在此基础上不断摸索总结完善工艺,最终形成“三不制”这无法复制的条件。
陕西泾阳的茯茶在制作中就凝聚了陕西的厚重与古朴,从起初的选择原料,到备水、熬釉、发酵、捶打、干燥,皆在表达着蕴藏于其内的陕西人的豪爽宽阔。就拿日常饮食来说,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面食消化起来要比米饭艰难,茯茶正好有极强的助消化功能,由此也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及闲聊时的最佳饮品。如今生活中物质条件不断丰盈,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次的消费。陕西茯茶历史悠久,但不幸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中断了几十年(但茯茶余脉仍在秦地民间继续),人们的记忆随着时间推移,茯茶的人事兴衰也就显得隐隐绰绰,少有人问津。直至进入2000年后,才有人重新记起并投入到实际的探索寻摸阶段。
陕西所处的位置很是神奇,依据地势走向及纬度高低,自然而然分成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块区域。陕南靠近四川,位于秦岭以南,气温相对来说较高,暖湿气流充足,山清水秀就很是理所当然,人身处其中,与万物同乐,共享天地气息、日月精华的浸润,这里的人多生得秀气白净,看着看着你就会想起绿茶的模样及泡开后的气味、色泽。人总是把自己看作万物的灵智,其实,仔细盘算,人也不过是世间一株植物,从孕育那刻起,就在形成各自的模样,到了降生时就得降生,然后一岁如何三岁如何五岁八岁如何,皆有其特定的规律,只有每个人的性子无法依断,变化万千式地存在,小时怎么样并不能武断判断长大后就如何。
北方人在秦岭以北,气候干燥,黄土层奇厚,降雨少,天地间光秃而又宽阔,更有千沟万壑的景象,这是进入西北的景象,这里的人们就生得高大威猛,性格直爽,行事干脆利索,由此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服饰文化。因为气候干燥,这里的人们平时饮用水较少,长此以往养成耐热耐寒耐饥渴的生理机能,身体对水分的需求量因长期的外在环境减少至与其相平衡相适应,再往北走,出现戈壁沙漠,水会紧缺,在此生活的人们耐高温耐严寒耐饥渴的能力越来越强,吃食的主要特点就是便于携带又耐饱,所以西北地域的人喝茶,有人会喜欢与此相反的绿茶白茶青茶,有人会喜欢与此相得益彰的黑茶红茶,这个没有硬性规定。包括南方也是,越往南走,暖湿气流就越丰盛,潮湿闷热成为日常,在此生活的人们则需要更多的清凉或安身静心的茶饮,当然也有可能会喝陕西的茯茶,总体会与其特有的环境气候相适应。
喝茶与穿衣吃饭道理相同,不管衣服是华丽还是素朴,饭菜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也无论是白茶还是红茶、黑茶,穿起来、吃起来、饮用起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茶对于每个个人来说,其本质并没有优劣之分,高低优劣上下只是针对大众的划分。去找一款与自己身体心灵知己的茶,何尝不能饮用出高山流水般的优美深远意境。
茯茶制作好后,喝时需要工具,不然整块坚硬的砖茶真会出现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尴尬局面,现在一般在购买茯茶时,里面就会附带着相应的工具,今人把此物称作茶刀,顾名思义就是切割砖茶的刀具。对此,古人叫法不同,叫作棨,陆羽《茶经》曰:“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穿茶就是给茶穿洞,和切割茶一个道理。按此顺序往下就是扑,“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为便于运输,把茶饼穿起来。“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这不禁让人想起茯茶发花干燥时的不断倒仓,因每个仓温度、湿度都不相同,根据茯茶的状况在几个仓之间来回倒替。
喝茶喝的是文化,不是徒有其表的附庸风雅更不是感官肤浅需要的解渴,看似繁琐的步骤,实则隐藏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就像在大山里,享受不是固定的,而是随心所欲,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说陕西的茶就不能不说说陕西铜川的耀州瓷,耀州,自古就出瓷器,因此从耀州窑里出土好多唐代陶瓷中就有不少陶釜,他们体型品类不一,可以看出这些釜制作的时间不同,表现了各个时期的审美观念。晚唐五代时期,耀州窑同时制作了一种单柄罐煎茶器,这种器具不但可以煎茶而且可以当做茶壶用。
瓢,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有的是将葫芦切开制成,有的则用树木挖成。《荈赋》里说“用瓠舀取”。瓠就是用葫芦制成的瓢,口阔、身薄、柄短,在陆羽的描述中,瓢也属于二十四器之一,严格讲应该是用来舀水的。到了宋代,《大观茶论》里记载,人们雅称此为胡员外,可见也是用葫芦制作而成。
如今煮茶泡茶不管是青茶绿茶还是黑茶,多用三种材质的茶具,一种是玻璃的,一种是瓷器,一种是陶器,且茶具无非也就是通行的那几样,茶壶、茶碗、茶杯,功夫茶茶具比较多,分的也细致,什么器物放茶叶,什么器物夹取茶叶,什么器物煮茶,什么器物泡茶等,都有相应的物件。现在的人多用的玻璃材质的茶具,其优点就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已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品酌茶,只求得视觉上的美感,玻璃晶莹剔透,茶叶与水交融出的颜色变化及茶叶舒展的形状随时都可看见,符合了多数人的实际需求。瓷器的话就会讲究些,毕竟从外面看不到里面发生的变化,需要花费些时间来琢磨,茶叶什么时间放进去好,不能多次揭开盖子瞧,那样一个显的不专业,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水温,导致泡出的茶温吞吞,没有淋漓尽致。瓷器的温润细腻,与清淡之茶更符合。
茯茶需要用高温的开水来煮,煮的话铁壶最好,因为铁与茶与水三者会发生奇妙反应,按五行相生原理,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着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即木生火、土生金、火生土、金生水、水生木,金乃水之母。铁壶煮三沸后,稍作停留,倒进杯盏,具有厚重颜色的汤色与清润杯盏相互相应,搭配倒映出可人的感觉。除煮茶选用上述几种器物外,许多人泡饮茯茶,多用碗盏。水在炉上烧沸,倒进碗盏里,头遍是洗茶,二遍开始泡饮。由于碗盏容量小,泡茶人就不住地把泡好的茶通过滤网倒进分茶器,然后分给众人。
这里的碗盏、茶碗皆有大学问,陆羽在《茶经》中说道:“碗,越州产的品质最好,鼎洲婺洲的就差些。”还有说法,认为邢州产的比越州更好。有人就产生了与此不同的看法,认为如果说邢州的瓷器质地像银,那么越州的就像玉,银和玉相比,玉当然要更甚一筹,玉石自然中的精灵之物,银多少要显的木讷呆板,这是一。二是如果说邢瓷像雪,那么越瓷就像冰,常有成语说,冰雪聪明,冰雪经常在一起,假如非要较量的话,那还真是旗鼓相当,这个胜负倒也可以暂且不论。三是邢瓷的白能使得茶汤呈现出红色,越瓷的青能使得茶汤呈绿色,如果泡黑茶、红茶,当然要选择邢瓷,绿茶、青茶、白茶用越瓷合适。这个高低倒也可以暂且不论。
这样说来,第一个的高下也可以拿去。这就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文化有关系,或者更深地追溯,我们虽然不是个好胜心强的民族,但我们的和善里会有一种无须赌资不在乎外物只要心灵上的较真,这也正应和了我们在前面所讲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茶。引申沿袭到这里,适合茶叶茶人本身气质的茶器,才是最好的茶器。世间的好有千万种,无须把他人他物的好非要搁置于自己身上。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的文化底蕴,从老庄就开始言说无为、自然,现今有些人误解了道家思想,认为无为自然就是成天躺着或放纵不堪,这不是无为更不是自然,真正的无为是无不为,如天地万物,会跟随四季变化而自然生长,不像人类,见到有利的贪欲便从隐蔽处蹦出,趁着这个有利时机恨不得将所有据为己有,这不是茶的品质更不是水的品质。
《老子》中有一章节写到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还有其他章节也写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庄子》内篇、外篇、杂篇都写到,我们要随天地万物的生态节奏,而不是强硬粗暴地改变,那只是一时的幻术,你以为改变了,改变成了你所想的模样,实则只会离我们追求的越来越远,甚至会成为永远的遥想。
道家创始人老子与茶关系密切,而以茶待客实则起源于关尹,这位老子著名的弟子,在老子出函谷关时献上一杯金色灵药。暂且不考虑这个真伪,而道家很早就饮茶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器如何载道,关于此道老子曾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这里大概要说的是,道是宇宙变化的精神,运转不息,往复变化,像云气样聚散不定。老子提出一系列神妙的东西,比如,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器物的制造过程中,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匠人,自然明这些,会把整体的情绪感觉熔铸进这些器物里,陶瓷为何各有不同,一个是本身的品质底色决定,再一个就是匠人的手法意法,如何把气韵生动、澄怀观道、得意忘形、境生象外等这些美学及人生领悟加入其中,从而营造一种无色无味、无法见无法且可用心领悟的气氛。
清净无为是茶和道家同样的诉求。我们喝茶,不单要喝出茶的精神,还要品味到器物的神妙,现今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爱喝茶,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它们不需要宣传,光凭千年蕴藏的涵养,悠悠散发就能吸引众生,人需要这些外在物件的滋养,平日里的吃饭只是单纯动物式活下去的生理需要,精神上的充实才是真实。不妨就在下次喝茶时,我们也可以多看看多想想面前摆放的不同质地的茶具,看它们如何与不同温度的水、不同的品性的茶叶、不同的手相处,感悟器以载道的神奇妙理,深切地领会顺其自然自有一片天地的玄妙。
坐在简陋的茶室,拿起茶碗,喝着茶,听着茶壶里沸水声响,缓缓地缓缓地,我们的心就静下来了,其他干净的声音就传入耳朵,这是来自天地间自然的声音,不疏不密,不快不慢,不长不短,不高不低,心静了,静了,让时光随着生命流逝而非生命随着时光流逝,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境就达到了贫的状态,不再有任何善恶、对错、大小、高低、得失等二元对立式的矛盾。
当我们在茶室喝茶时,我们应该在营造的良好氛围里感悟到领会到其中的每个细微处,说白了我们也不过是宇宙中的微尘,喝茶喝的是什么,夸张点说喝的是整个宇宙,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我们所要领悟的禅。举起茶杯那刻便是超越时空的永恒,茶道与禅最终要我们明白的终极道理、终极意义,要比保持万物平衡、善待万物,使得他们安然生长,包括我们自己,远离污浊或简单肤浅地陷入静寂深思状态要多的多。茶里茶外,各人体会尽相同也尽不相同,有无多少皆在自身,言不言语皆可,心中之意终有人懂得,那时最是欢悦最是深刻。当然,那也不过是微微一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