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样做一名大脑“外卷”的教师?

怎样做一名大脑“外卷”的教师?

作者: 汉中东辰初中部 | 来源:发表于2021-04-21 17:57 被阅读0次

文章来源:新校长传媒,作者:李斌。

今天的教育人比以往所有人,都需要一个更“稳固的底盘”,那就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教育人生,找到并持有一个几乎不会动摇的“内核”——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如何成为真正有想法的人,让大脑“外卷”,今天我们一起共读本文,定有收获!

一、真正有想法的人,是一个大脑“外卷”的人

我们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研究设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常常提倡要有想法,有思考和创意。所以很多人喜欢坐在电脑前,咖啡一杯一杯,零食一包一包,绞尽脑汁掏心掏肺,从大脑里去拽想法——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产生的是平庸的成果,为什么?

好的”想法“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它应该有四个步骤:

1.从信息到有价值的信息。

阅读书刊、刷微信、会议研学、与人交流、参观游览、刻意搜索......都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常见方式。当这些信息与大脑中已有的认知相遇,那些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就被筛选出来了。

2.从联想到有构思的联想。

有价值的信息会帮助我们对所关注的事情展开联想,然后产生新的构思——这当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当我们专注沉浸在自己的某一项事务中,或者对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做过刻意练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就会源源不断产生在你的头脑中。

3.从创意到有集成的创意。

构思常常未经咀嚼,浮在问题的表面,还需要开动大脑再加工一次:把它和我们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具体事务、项目课题绑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个智慧的、让人豁然开朗的解决方案,就叫创意。若干个小创意有机整合在一个项目中,形成方方面面不掉链子的周延,就是好的“集成”。

4.从应用到有反馈的应用。

前三个步骤做得再好,最大的困难还是应用——无论方案多么完美,“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方案在应用的那一刻,一定会产生排异反应,我们需要坦然面对各种反馈,承认“现实才是最好的教练”,并不断在细节处修正方案,才能加深应用。

所以总结一下:那些我们身边看上去“有想法”的人,不是大脑里天生就装着想法。面对真正需要我们去对付的现实问题,无论多么“学富五车”的人,过去储存的信息与经验也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人最大的长处恰恰是,他在随时随地放下自己的想法,才能不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总是擅长把信息化为解决当下问题的构思与创意,以及近乎本能地,把一切所得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中。

套用一个流行的说法——他是一个大脑“外卷”的人。


二、永远要坚持“透过表象看本质”

一个大脑“外卷”的教师,必然是一个终生学习的人——90%以上的时间,他们在向更优秀的人学习;少有的时刻,才被自然万象、宇宙浩瀚所启发。

但这其中不少的人,学习方法却是错的。很多人终生学习终生困惑,因为他们只是在学“样子”——把他人的思想、表达、设计、创意甚至形式照搬进自己的大脑,僵硬地去对应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并总是屡屡“被命运暴击”。

很多老师在学校里复制优秀同行的课堂,连上课的腔调与板书的重点都要录拍模仿;一些人看见同事、同学怎样怎样买车装房,怎样补课择校,怎样旅游度假,自己就忍不住依葫芦画瓢......多数是学了半天进步不大,反而耗散了自己学习的热情,甚至“格式化”了原本充满可能性的大脑。

我们必须也应该向他人学习。只是,怎样学、学什么才是对的?

正确的学习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几乎人人知道——永远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但是,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个人的体会是:那些只在表象里学习的人,就会因表象而“画地为牢”,封闭通往真知的大门。事实上我们真正需要学的,理应是一个人行为处事、生活方式、构思这堂课、写这篇文章、设计这款产品的底层逻辑,并看到这件事情成功背后的前提,复制应用的边界;而不仅仅拷贝表面的内容与形式——我想,这才算是向他人学有所得。

别的学校在校园里磨豆腐、搞种植、忙食育,我们学校也要创造条件上马吗?不必,因为这些课程指向的素养,也可以通过布置一间教室、管理几片园地、经营学生咖啡屋来获取。

别的同事结婚先买了一对戒指,我们也需要照章办事吗?不一定。因为过去的岁月金银贵重,能衡量男方是否愿意为婚姻付出代价;今天买戒指已经和换个手机价格相当,需要观察的反而是对方究竟有没有对人对事的责任心与担当力。

传统的教育人喜欢在课堂上拖着腔调说话,不是因为这样说话显得高级,而是为了抑制口音,吐词缓慢,让学生听得清楚。所以儿童需要这样说话吗?不需要;年轻教师本来就吐辞清楚需要这样吗?也不需要。

我想,其实今天的教育人比以往所有人,都需要一个更“稳固的底盘”,那就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教育人生,找到并持有一个几乎不会动摇的“内核”——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借此,当你日益知晓所有成功背后的逻辑,你就会拥有同样精彩的判断与选择,并终将以属于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成为身心“宽谱”的学习者

学习科学告诉我们,学习者心里有什么,就会持续获得什么。

成长过程中,很多教育人的学习是先有立场、后找证据,画地为牢式的学习,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称之为“用海水寻找火焰”。

借用海明威的说法,历史上和你身边所有值得学习的人,其实都行走在一道“山脊”上:常常左边是海水,右边是火焰;一会儿陷入海水,一会儿踏过火焰。另一方面,海水与火焰交融后转化的腾腾热浪,也是他行走的动力;不断学习保持二者之间乃至更复杂的平衡,就是他行走的价值。

这个人必然是一个身心“宽谱”的人,俗话说“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看得明国事,理得清家事;扎得下根来,顶得到云端”。这个人理解并通晓东方哲学“允执厥中”的智慧,或者西方哲学“对立统一”的道理。他认为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对于不对……世上一切事情都是相对的,也是可转化的。

所以这样的教育人在治理学校、教育学生时,就总是致力于“执两极,道中庸”,不断延展视野,不断打破对立,不断跨界融合,不断把难题转化为机遇。

而我们多数人的思维根基,要么是海水,要么是火焰,所以他只会看见山脊上那个人海水的一面,或者火焰的一面。海水看不见火焰,火焰看不见海水,彼此害怕回避,成长变得单向度,生命缺失内动力。

怎么办?老师们要学会做一个身心“宽谱”的学习者,有三个建议供你参考:

1.觉察。放下我执,提升心智。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省”什么?就是去不断看见自己的局限,才能跳出自己的局限,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2.转身。转身不同于转念,而是手脚并用的实际行动,努力跳出自己习惯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尝试着在“不一样的世界”里走两步,得到更多的体会与经验。

3.上山。所谓“山”,就是一个高出自己的目标。我们想要抵达,目标越难,要做的准备和使用的工具就越多。当一个人拥有了必须抵达的目标,他自然就是一个必须围绕目标跨界使用一切工具的人,一个行走在“山脊”上获得“临界动力”的人。

相关文章

  • 怎样做一名大脑“外卷”的教师?

    文章来源:新校长传媒,作者:李斌。 今天的教育人比以往所有人,都需要一个更“稳固的底盘”,那就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

  • 做一名怎样的教师?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十年,时间都去哪儿了,转眼工作已经三十年。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现在,我经常...

  • 专题一 教师的素养(一)

    《济南市教育局 新教师培训手册》 专题一 教师的素养 ---谈怎样做一名合格教师 黄传新 执笔 目录 一、做教师需...

  • 爱孩子先要懂孩子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怎样成为合格的父母?怎样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教师和家...

  • 师语|我不喜欢当老师,但我喜欢小孩。

    是的,我是一名教师,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 临近期末测验,最近孩子们都在紧张地复习,每天都要测试或是做练习卷。现在的...

  • 2017-09-1

    怎样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要做一名人民满意的...

  •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今天的课我体会了三点: 1.职业规划 2.网络的力量 3.树立正确的三观 第一:我先从我的职业规划说起(2018-...

  • 大畲伏羲老师用自己的身教让我懂得如何做一名人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 别人眼中的好工作,我为何辞职了?

    卷卷妈是一名乡村教师,至今过了五个教师节了。教师行业是许多人羡慕的好工作,可是它却让我烦恼了许久。 别...

  • 半载N师,收获满满

    N1232 回首这半年在N师学院的学习,感触颇多。怎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做一名大脑“外卷”的教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mz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