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们景区团非常多,有七十多个团,差不多两千多人,所以我们讲解员非常忙,晚上九点多才下班,累成狗。
所以昨天早上我们组织开会讨论了一下前一天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我发现:①领导最想要听的是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听你诉苦,如果是自身的问题那最好提都不要提。就像你进一个公司之前去面试一样,别人只会关注你会什么,能给公司带来怎样的利益,并不在乎你能不能学习,因为它是要你去挣钱,而不是让你去学习的,即使我们常常说学习能力重要,但公司的面试官更想听到你能创造利益②学会为别人发声,有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想到了自己的辛苦,而忽略了很多和我们一样辛苦的人可能辛苦了还得不到利益。就如我们那天因为团分配不平衡,所以有的人带了三个团,但有的人只带了一个团甚至一个团都没有带,但她们却在终点帮忙团多的人分流到餐厅,却没有任何的利益,这是一个分配问题。作为当事人本身,可能不太好意思发声,但作为旁观者以及同事,应该细心观察,学会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不断的总结改进完善。③发言的时候要有条理,声音要大,有自信,有气势,可以让别人的思路跟着你一起走,变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在说完一个问题一个解决方法之后加上:对吧,是吧,之类的寻求别人认同的词。)我记得我高二时从历史老师龚顺那里学到过一个疑问词叫:“好不好”例如:我们下课后做两道题,好不好?这样的话就不会显得有强制性,让人容易接受。(无论是老师对学生说还是导游对游客说都适用,很好用的一个词)
下午的时候公司老总组织了聚餐,第一次那么强烈的感受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吃饭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吃饭。
(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禅师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由此得来人生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因为世间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认识的主体是人,是跟着心走的。认识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实践决定认识。也就是说,人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深刻化的。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一个人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内心是纯洁无暇的,对待任何接触的新鲜事物都很好奇。别人告诉你,眼前静止的叫做山,你就认识了山;远处流动的叫做水,你就认识了水。你就会不假思索地以为”眼见为实“,认为眼睛看到的东西就是真实的。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随着你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也渐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根本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你开始逐渐了解到人生的深意,这时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山不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的水。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你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喜欢争强好胜,爱出风头,好打抱不平,看什么都不顺眼,你的人生将陷入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大多数人都只达到了第二境界,就迎来了人生的终点。倾尽其一生的时间,忙忙碌碌一辈子,最后发现都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只得抱憾终身。而有些人通过自己的苦苦修行,把人生的高度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个时候,你就要专心致力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外界和旁人所干扰,无求无欲,与世无争,面对世间俗事,一笑置之,不予理睬。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何必苦苦纠缠,浪费大把光阴,与其这样,不如豁达和坦然面对。人活的是一种心态,大智若愚,难得糊涂。人生,无非是笑笑别人,再让别人笑笑而已。看尽人生百态,尝遍世间冷暖,方能活得潇洒自如。)
吃饭前老总让我们过去一一自我介绍,因为还没出社会,所以这种场合我们都有点紧张,我们实习的都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职位和姓名。但其实老总想听到的是你对工作的看法,说白了,也就是相当于汇报工作+介绍特长+自己越来越好,大家越来越好,公司越来越好。(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就是到了做的好不如说的好的时候,全靠耍嘴皮,说得好听点,叫说话的艺术:一句话可以使人笑,也可以使人叫。)还有一个点就是我们新去的可以点一个人让他们做自我介绍,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点比较大的老总,因为你来他的公司,如果你连他这么大的人物都不认识的话,这不太好啊。
吃完饭后我们被叫去老总的包间聊天,二三十个人,说白了,就有点像鸿门宴,老总们就是想通过我们找乐子,所以说的话越幽默越好,让他们笑得越开心越好。后来餐厅的老板进来和我们老总敬酒,也和我们敬酒,一直待到了散宴,进来后就一直各种吹嘘,吹捧我们公司,吹捧我们老总,想和我们的大老总套近乎,看着都觉得他尴尬,表现得太明显了,吃相难看。
散宴我们就走了。
学到了:要自信,要幽默,敬酒和介绍的时候,小嘴要甜,千万不要唯唯诺诺,都这么大了,要学会落落大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