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保有完全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等智慧的标志。—《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看了网上的文章,矛盾?中庸?都行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莫雷特,这些作者关注的点是“完全相反”,而我更关注于“两种观念”和“正常行事”。何谓第一等的智慧?以下是我的粗浅理解:
1.多样性
“保有完全相反的两种观念”体现了出了思想的多样性,对于个人而言,思维的多样性能扩展看待问题的角度;而对于集体而言,多样性促进创新,提高效率。
罗振宇在2018跨年演讲中提出了多元思维模型,用来提升、还原我们对于世界原有现状的理解和认识*。在本质上,它强调了多样性在人的思维中的重要性。在多年前,多样性理论就在美国硅谷传播开了,强调了公司招聘员工是首要考虑员工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肤色、性格、技能等,这样的员工配置确实能提升公司的创新力。
其实多样性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生的很常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物种,它们通过与环境以及自身内部的相互作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在人类社会中,比如一个班级,班里总有乖巧听话的同学,也一定会有调皮捣蛋的同学,有瘦子也有胖子,有高个子和矮个子,有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这样的多样性往往会使班集体更有凝聚力,更有生气。如果一个集体全都是埋头苦干,认真工作的人,那太死气沉沉了;如果集体里全都是溜须拍马的人,没人认真工作,那不就成群魔乱舞了嘛。
君子和而不同。一个优秀的团体,也是和而不同的。
2.共存
“还能正常行事”体现出共存的思想。一个人保有两种思想观念(完全相反),如果这些观念不能共存,那这个人就要精神分裂了;如果一个集体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他们不能很好地团结起来,那么这个集体也会分崩离析、溃不成军。
保持多样性的共存事实上是非常难的,特别是相互对立的观点,需要一点平衡的艺术,或者中庸之道。
自然界物种多样性的共存,是非常微妙的平衡。经过长期的进化,生物间通过非常巧妙的机制,维持了物种的多样性和共存之间的平衡。但一些人为干扰,比如引入新的外来种,就有可能打破原有的微妙平衡,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这些外来种就是入侵物种。
对于个人来说,也需要平衡统一。比如理想和现实,有了远大的理想和眼前的差距巨大的现实,会怎样平衡?如果平衡不好会怎么样,可能因为眼前锋利的现实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或者沉溺于虚无缥缈的理想而不能自拔,放弃了眼前的现实?
未完,以上。
写作反思:
1. 随意的写,没有构思框架,缺乏逻辑。下次先写框架。
2. 太长,细节写的差,烂尾。下次只认真的讨论几个点。
3.举例子,明显感觉知识储备不足。应该增加知识储备,计划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