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家长每讲的一句话,都会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一个认知和感受。”
这可能就是家长之于孩子的意义所在。
《父母的语言》一书,也有同样观点。
有益的方向,培养出来好孩子,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孩子。反之,家长给孩子的负面标签,往往就会让孩子郁郁不得志,庸碌一生。
比如,“你没有数学思维”、“笨死了”、“从来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等等,这些负面标签从来不会起到正作用,因为从挫折中站立起来,需要巨大的能量。
激将法,顾名思义,激的是“将”,在对方成为“将”之前,激将法往往会把他击垮。
或者说,在对方成为“将”之前,与其激对方,不如先激自己;然后孩子就会有样学样,比学赶帮超,然后成为我们所期待的样子。
2,“孩子从来不是听我们怎么说,而是看我们怎么做。”
结合实际生活,那些勤劳有序,哪怕乐于整理家务的父母,孩子看在眼里,往往也学会打理自己的事情,拥有成长型思维。
良好有序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养成有条不紊、条分缕析的思维习惯,而不至于遇到难题时一筹莫展、畏缩拖延。
成长型思维 足够的安全感,方能全力以赴 自主力(自驱力) 专注、用心 约定,共同的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