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2020年的第67天,而我的写作打卡才是第42天,很显然,我没有坚持下来。今天是重开写作打卡的第一天,我就来回顾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聊聊关于坚持的那些事。
我记得元旦那天我开了简书,写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景,决定自己要行动,要坚持,而且要把行动和坚持变成习惯,立下了两个flag:跑步打卡300天,写作打卡300天。这两个flag已经预留出了弹性,每周可以有一天休息。
第一个月就遇到了困难,但是我坚持的还算好。一月份全月的跑步都是伴随着髂胫束疼痛的,但是我知道这只是痛,不是伤,所以忍痛坚持了22天,(只有8天休息,全是由于事情忙,没有时间跑),每天跑10公里以上,全月完成了300公里的目标。写作即使是到深夜也坚持打卡,没有放弃。
第二月更加困难,新冠疫情来了,我也开始中断了。但是中断的原因却不是因为疫情,而是我经过思考后的放弃。二月份的假期本来做了很多计划,写作打卡只是其中一项,还有读《易经》,头马演讲比赛,《正面管教》读书会的迭代,工作上几个项目的准备工作等等,但是进行到10几天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两个打卡竟然占据了我一天大部分的时间,我面临两个选择:快速的写作或者放弃写作。我无法快速的写作,如果非要快速完成,实际上只能敷衍。我无法接受敷衍的打卡,如果敷衍的做,还不如不做。所以我选择暂时放弃。跑步这件事情倒是很好坚持,我在广东,即使是疫情期间,也可以出去跑步,每天早晨,路上都没有人,趁大家起来之前跑完10公里,正好。
但是这件事情经不起反思。我这样做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坚持而坚持吗?跑步早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不需要克服任何困难就可以做到,甚至跑步的时候还很享受。如果你坚持做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这种坚持还有意义吗?再来计算一下时间成本,每天跑步至少要花费2个小时(跑步一小时,拉伸半小时,买水加路上走的时间半小时)每天早上的时间又是精力质量最好的时候,如果用来写作可能会更有效率。这样看来,跑步这件事已经不是坚持的事了,而是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问题。
所以,在一年已经过去六分之一的时候,我决定调整一下我的计划:跑步计划改为全年2200公里,但不要求天数(隔天跑,预计要缩水到180天左右),写作计划改为100篇微信文章,但是放弃对简书完整度的要求(可以三天写一篇文章),总的原则是“保质减量”。
这样的转变以及我的心路历程最终令我有一些心得。坚持这件事,究竟是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呢?我想还是实质更重要。我们强迫自己去坚持,实际上是在强迫自己保持行动的节奏。如果你能够保持行动的节奏,那么这个节奏慢一点是没有问题的。最可怕的是另外两种情况,一是把坚持变成了敷衍,二是搞形式占用了真正行动的时间。
其实,在我们决定行动之前,先要梳理自己的价值体系,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再决定坚持什么。但是在我们开始行动之后,去反思,去改正,也算是次佳的情形。
关于坚持这件事,我学到的是:坚持之前,先定初心。坚持之中,不忘初心。如果你可以做到坚持,可以放慢一些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