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你需要行动起来。挽起袖子,迈开双腿,不断试验,去积极探索你的下一步。
绝大多数人不做试验;还有些人压根就不采取行动,继续窝在原地。这些就是所谓“扶手椅上的冒险家”——对每一件事都过度思考,掉进不断衡量利弊的兔子洞,由于害怕走错,所以从不迈步。还有一些人,刚有个想法就草率地跳到了执行阶段。他们之所以略过了试验环节,是因为他们相信,现实肯定会证实自己“半熟”的想法。
如果说这辈子我遵循了什么成功定律的话,那就是这一条:停止过度思考,开始试验、学习,然后改进。
试验胜过争论,行动是最好的老师。你可以列出详尽的利弊比较清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是,除非你真的去尝试了,否则很难评断哪些行得通,哪些不行。
在法学院当教授的查理发现,有无数学生出于错误的原因上了法学院。比如,有人是因为别人说他“很擅长辩论”,有人是因为自家叔叔是杰出的律师,有人是因为从小看着热门剧集《法律与秩序》(Law and Order)长大,所以一心想当检察官。
在这些例子中,现实都没能符合他们高出天际的期望。之所以会有这种不匹配,就是因为他们没做过试验,所以对法律这条路究竟是否适合自己,压根没有概念。当律师究竟是什么感觉?当神经外科医生呢?开播客呢?绝大多数人连调查都懒得做。
你想上法学院是吗?别看《法律与秩序》了,别听你叔叔那些不大靠得住的建议;相反,在法学院的课堂上坐一坐。去你们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实习一阵子。
想当神经外科医生是吗?找几位神经外科医生聊聊,看看他们的每一天是怎么过的,他们的“星期二”(普通,平常的一天)是什么样子?收集各方观点。找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当他的小尾巴,跟一整天。跟热爱本职工作的神经外科医生聊一聊——更重要的是,跟那些不喜欢这段职业生涯、最终离开这个领域的前医生们聊一聊。
想开个播客?那就做个试播版,先录10期音频,看看自己喜不喜欢干这个。
做试验,就是怀着谦卑之心——承认自己并不确定这个想法能不能成。试验也会让你对自己的想法没那么执着。你还没有下定决心搬到新加坡。只是先过去住两周,看看自己是否喜欢那里。多备几个选项,这样你就可以作比较,看哪一个最适合自己。不要只去新加坡一个地方。也去一趟伊斯坦布尔、香港或悉尼。
目标不是寻求“正确”,而是去发现。朝着不同方向探索的时候,有时候确实会走上死胡同,或者你会发现,你尝试的那条路并不适合你。没错,这个在律所实习的夏天简直过得度日如年。可这下你用不着浪费三年的时间,也免得背上不必要的债务,去给法学院交学费了啊。你知道了法律这个行业不适合自己,现在可以去迎接其他的可能性了。
狮子追踪师把这叫作“无狮之路”。著有《狮子追踪师的生命指南》(The Lion Tracker’s Guide to Life)的狮子追踪师博伊德·瓦提(Boyd Varty)这样写道:“沿着一条路追踪过去,却没有发现狮子的踪迹,这就是发现踪迹的一部分……不采取行动即是浪费,关键就是保持移动,不断地调整,欢迎各种反馈。‘无狮之路’正是‘有狮之路’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寻找狮子踪迹的小径上,还是在人生中,最糟糕的错误就是被各种选择弄到不知所措,一个都不去尝试。
做试验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在测试什么?你要做试验了,所以你得知道你在测试什么。我会喜欢做播客吗?我想住在新加坡吗?
2.怎样算是失败?怎样算是成功?在一开始,就要想清楚你对成功和失败的衡量标准。此时你的头脑相对清晰冷静,一旦你置身其中,情绪和沉没成本可能会影响你的判断。
3.试验何时结束?“某一天”不是好答案。确定一个日期,在日历上标出来,到了那天就对这个试验作出评估。开始一件事比结束一件事要容易得多,因此制订退出计划十分重要。
做试验的最佳心态就是“真想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正是这种不确定的感觉,推开了可能性的大门。带来出乎意料的结果的试验,远比证实已有想法的试验有价值得多。
带着这种心态,人生就变成一场发生在你的“私家实验室”里的、永无止境的尝试与探索。你可以去挖掘自身蕴藏的各种潜力,而不是抱定某个一成不变的自己。你可以探索各种不同的未来,去发现哪些东西适合你,哪些不适合,让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显现出来,而不是制订刻板的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