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237素问76-02示从容论

《黄帝内经》237素问76-02示从容论

作者: 莣致均湘醴陵生态村 | 来源:发表于2023-09-03 06:01 被阅读0次

素问·示从容论(二)76-02

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吵,噫,腹满,时惊,不嗜卧,此何脏之发也?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脏者,以知其比类也。
帝日: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苑热,五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四肢懈堕,喘嗽,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此何物也?
帝日: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中于天。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四肢懈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若夫以为伤肺麻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脏坏决,经脉旁绝,五脏漏泄,不朝则呕。此二者不相类也,譬如天之无形,地之无理,白与黑相去远矣。是失吾过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此类《从容》,是以名日诊轻(《太素》作经),是谓至道也。

相关文章

  • 素问76 示从容论篇

    【原文】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藏六府,胆胃大小...

  • 共读/《黄帝内经》素问卷七十五:示从容论篇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藏六府,胆胃大小肠...

  • 《黄帝内经》:示从容论篇第四十三

    2022.08.24周三阴 D236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735 《黄帝内经》示从容论篇第四十三 01【...

  • 《黄帝内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

  • 学中医---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在《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心藏血脉之气”,《...

  • 上帝的视角

    本周读书内容: 《中庸》4 《黄帝内经素问》19-2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237-240 每天坚持诵读经典,每天坚...

  • 2020-04-15

    古圣先贤不虚也!--《黄帝内经》研习笔记009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说,曾疑...

  • 诊断病情要安定从容——读《黄帝内经》素问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黄帝悠然地坐在那里,召来雷公问道:你...

  • 2020-03-14

    《黄帝内经》研习笔记-001 天子之书 《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名为“ 上古天真论”。天:宇宙自然天地万物。...

  • 人生因“道”合自然而变得更加美好

    人生因“道”合自然而变得更加美好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经》以前上学的时候知道过,也大致知道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237素问76-02示从容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qu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