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黄帝悠然地坐在那里,召来雷公问道:你学习医术,诵读医书,好像已能博览群书,懂得取类比象,可以说把医学道理融会贯通了吧。
“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你对我说说你的专长吧,如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以及水液的运行,这些都是人体之赖以生存的,在治疗时容易发生错误,你务必明了这些道理,治疗才能够十不失一,如不能了解,那就要为人们所抱怨。
“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雷公说:我读了《脉经·上下篇》的许多内容,但对于区别异同、取类比象掌握得还不是十分透彻,在治病上,更不能达到十全的疗效,又怎能说是完全懂得呢?
“帝曰:子别试通五脏之过,六腑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黄帝道:那么你在《脉经·上下篇》之外,根据你所通晓的,试述一下五脏的病变,六腑的不和,针石的主治,毒药的适宜,汤液的滋味等,要说得详细一些,我也会详尽地回答你。你就把自己所不了解的提出来问吧。
“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当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雷公说:肝虚、肾虚、脾虚,都能使人身体沉重、烦冤,应当给予药物、刺灸、砭石、汤液,可是有的有效,有的却无效,希望听听你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余真问以自谬也。吾问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对,何也?”黄帝道:你的年纪这样大,怎么问这样肤浅的问题呢?也可能是我提的问题不太适合。我问的是较深的医理,你仅是把《脉经·上下篇》的话来回答,这是什么缘故呢?
“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若夫三脏土木水参居,此童子之所知,问之何也?”那脾脉虚浮如同肺脉,肾脉小浮像脾脉,肝脉急沉而散像肾脉,这些都是一般医工常常搞紊乱的,但是,只要安定从容,还是可以一一辨别出的,脾土肝木肾水,部位相近,都在膈下,这些问题连小孩子都知道,你为什么还要问呢?
(原文)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帝曰:子别试通五脏之过,六腑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当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余真问以自谬也。吾问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对,何也?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若夫三脏土木水参居,此童子之所知,问之何也?
今天学习了诊断病情要安定从容。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