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梳理

作者: 莫思量小说素材 | 来源:发表于2019-10-13 20:00 被阅读0次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历时最长的选拔官吏制度,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办法。

    今日小编就整理下科举制相关资料,相信对写古文相关的童鞋还是有点帮助哒。

    来自网络

    首先上脑图,之后再补充下。

    一.科举制

    历史简概: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宋朝时实行誊录和糊名防止作弊方法;

    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历时1300年。

    科举考试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童生试)

    考中者为秀才

    也叫生员,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院试也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称童生。

    生员(秀才)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可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

    秋季(八月)举行,又称“秋闺”“秋试”

    考中者为举人

    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俗称“老爷”,雅称“孝廉”,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第一名叫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在各省省城举行

    会试

    春季举行,又称“春闺”

    考中者为贡士(录取300名)

    第一名叫会元

    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在京城贡院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殿试

    考中者为进士

    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合称三鼎甲(即第一甲录取的三名)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由皇帝主试,参加的是贡士

    (来自网络)

    二.补充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尧、舜、禹:禅让制

    类似于推举制、推选制,部落联盟的首领由各部落首领推举产生。

    夏、商、周:世袭制,也称世卿世禄制

    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以及官吏们,官职及所封的土地、赋税收入世世代代、父死子继。

    春秋、战国、秦:军功爵制

    以军功论赏的爵位制,获得爵位者,可以为官,可以得到田宅和其他特权。

    汉:察举制

    由下而上选拔人才为官,即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举给上级或中央,经过使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孝廉”是察举科目之一,后来变成明清对举人的雅称。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又称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

    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2.科举四宴

    鹿鸣宴:文科宴

    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起于唐代,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诗而起名。从唐至明、清一直相沿。

    琼林宴:文科宴

    是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起于宋代。宋太祖规定,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庆贺。赐宴庆都是在琼林苑举行,故名“琼林宴”,后一度改为闻喜宴,元、明、清称恩荣宴。

    鹰扬宴:武科宴

    所谓鹰扬,是取“武如鹰之飞扬”意思,是武科乡试放榜后考官及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

    会武宴:武科宴

    自唐开始,武科殿试放榜后都要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名曰“会武宴”,规模比鹰扬宴更大。

    3.考试内容

    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又称为八比文、时文、制义、制艺。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

    最初是写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后来由于科举考试规定必须采用这个格式,就遭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反对。

    试帖诗:

    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诗体,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

    4.相关成语

    金榜题名:科举得中。“金榜”指殿试揭晓的皇榜。

    一举成名: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

    雁塔题名:进士及第的代称,唐朝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故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

    状元及第:考中且高踞榜首。

    连中三元: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

    蟾宫折桂:比喻考试得中。“蟾宫”指月宫,意思是攀折月宫桂花。

    名落孙山:指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科举制梳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sk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