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年年有,唯有今年出行多。
原因很简单:自庚子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每一个人自觉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坚持戴口罩、少外出。几个月过去,随着复工复产,外出人员增多,许多人迫切能够拥有一个时间,外出“放放风”“透透气”“看看景”“舒舒心”。
这不,“五一”来了。
之前,就有人预测,这个“五一”不平凡:高速限速、修路,车流增多、增大,景区限流、控制。所以,今年的“五一”,我选择与家人一起老老实实呆在家,快快乐乐过假期。
从参加工作后的“五一”七天乐,到现在的“五一”五天乐,无论假期时间长短,我总会与家人一起利用难得的时间外出、旅游或返乡、聚会。虽然这几年去的地方不少,逛到的景点也不少,但最有印象的一个“五一”假期,不是吃了多少山珍海味,见到了多少民风民俗,欣赏到了多少旖旎风光,而是被“结结实实”的“堵”了一把。
2009年,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正处于无忧无虑上班、“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洒脱年纪,不操心结婚生子,不着急买房买车。到了“五一”,七天的假期实在不知如何“消费”,与尚在泰安上学的同学一合计——爬泰山去。
“堵”,由此开始。
在2009年以前,除了听家里的大人分享爬泰山的经历、看电视上的视频外,自己甚至从未在泰安这座城市停留过。可想而知,这次有了一次机会,内心会有多么的迫切。
那时,也没有多少APP供自己提前查找爬泰山的注意事项、旅游攻略等等,甚至自己在4月30号下班后,上班穿的西裤来不及回宿舍换,就直接登上了前往泰安的火车。
爬山前的吃、喝、玩就不一一赘述了。虽然,之前的“五一”、“十一”都被成为“黄金周”(毕竟都是放假7天),但自己从未想到过,自己在黄金周竟然见到了那么多的人,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爬山的时间,我们选在了夜间。这是在泰安上学的同学“经验之谈”。幸好,漆黑夜晚,我只感受到身边前后都是爬山的人群,根本不需要打开自己的手电筒,只是没有机会看一看究竟有多少人与自己“同向同行”。
2009年的爬山,其实还是挺枯燥的。没有智能手机,当时自己还使用着摩托罗拉V3i,所以不可能打开APP听音乐缓解无聊,也不能在休息时看个视频解解乏,最大的乐趣是同行的几个同学聊个天、说个笑话。
上山的过程,还很顺利。由于受到前面爬山人群的影响,上山的路途时快时慢,后来自己能够保持3个半小时的爬山时间,那次用了近7个小时。
由于自己那时爬山没有经验,上山前除了带了一个手电筒,几乎没有其它的物品和装备。辗转多处,才终于租来一个又旧又脏的棉大衣,捱过凌晨的困乏,等待日出的时间。
观看日出的过程也不再赘述。因为,日出东方的那一线美景,我根本没有看到,反而看到更多的是清一色的棉大衣、前面黑压压的人头、嘈杂的拥挤声音。等到太阳升高时,终于可以在泰山之巅一睹新一天的崭新太阳。
当天已亮,四周的景色尽收眼里时,那才是我惊呆的时刻。
自己在等待日出时担心周围险峻的山峰,未曾想到那里都是一群群的登山人。漫山遍野,真不知道他们都是从哪里来,一夜总感觉静悄悄的四周,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出现那么多的人。
观闭日出,就到了拍照留影的环节。泰山上的“大堵车”开始了。
“五岳独尊”,别说我能排到站在旁边拍照的机会,那一次,我根本就没有机会远远观看。我和同学最默契的做法,就是低着头跟着前面人群的脚步,既然无法看景,只好安全行路。
不知用了多久,饥肠辘辘的我们终于再回天街。那时的四周,已经没有心情看旁边商店出售的商品,没有心情领略大好河山的美丽,也没有心情选择位置拍下照片。唯有的心情,就是与前后左右的行人“挤油油”,不是被对面来的人挤的后退一个踉跄,就是被后面的人挤的“刹不住车”,同时还要保护自己的包防止为数不多的钱财被偷。
“挤油油”最惨的地方,现在想想就害怕。那是南天门后通往天街的两个小门。此时,已经不分哪个是出、哪个是入,上山、下山的人群全部挤在一起,我们5个同学从那时起全部挤散。而我,仅仅想顺利通过那个充满希望的小门,用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从南天门而下山,前后左右全部都是人,已经找不到其他4个同学到底走在什么地方了。索性,我决定赶快下山,选择一处开阔的空地,等待下山的同学。
必须要等到!因为我的钱还在其中一个同学的包里。在那个没有微信、支付宝的年代,现金是多么的重要!
下山的路上,人挤人:下山与上山的相挤,同向的人相挤,顾不得说话,也不担心稍有疏忽会滑落。前面的人群已经构成了坚固的“人墙”,别说摔倒,就是向走快点也休想。
一路上,我见到与上、下山人群之外,最多的人就是疏导人流的武警战士;我听到的除了人们的抱怨、交谈之外,最多的就是广播里的寻人启事与寻物启事。而我,一夜未眠,下山时已经开始分神了。
历经几个小时,经过“挤油油”后的我,满身是汗,筋疲力尽。达到中天门后,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处空出来的石凳,赶紧坐上去,双眼紧盯着下山的人群,努力辨别是否会出现自己的同学。那时,自己开始打瞌睡了。更惨的是,手机没电了,更何谈充电宝。不得已,我从书包中找到电话本,在中天门的一个商店,打了一通话费极贵的长途,让一个在家的同学转告尚未下山的同学到中天门找我。几句话,商家收了我8块钱。
后来,我终于与同学们重逢了。虽然,继续下山的道路还是“挤油油”相伴,但那时与同学相见的感觉,就是见到亲人了。亲切至极!
后来的十多年,我每年都会去爬泰山,但是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登山技能、攻略、常识。
每次到“五一”,每次爬泰山,我总忘不了那次“挤油油”,挤的历久弥新!
(图片系本人于2019年12月登泰山时所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