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子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00:10 被阅读2次

     

     

    多年前的一天,与远道而来的亲友一起攀爬位于本市郊区的大佛山。大佛是近十年前才发现的,经过复原整修后,很快就成了一个著名景点。山腰处有一大堆铁柱的灯柱,大概是机械运输只能到此,便卸下了。那继续往山上运怎么办,简单,骡子驮。

    可怜的们背上两边各绑着一根灯柱,默默地低着头,蹒跚地踩在参差的石阶上,一路向上,看样子非常吃力。等爬到峰顶,卸下设备以后,又返回,驮运下一批。每头骡子的屁股后面,都跟着一个赶骡人,手掂着木棍,骡子累了倦了还是因其他原因(反抗或逃跑的念头怕是没有)不想走了,赶骡者立即拿棍子戳它,骡子茫然地抬起头,只好顺从着又继续向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曾心存一丝怨恨,这就是骡子。

    奉献付出,缺少安抚也就罢了,骡子在祖祖辈辈的乡村人那里经常受到嘲笑,譬如一个壮男一直未娶,搭伙兄弟过日子,劳作辛苦,脾气也好,背后的评价就不那么好听了——那是一头骡子。

    骡子与其近亲马和驴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绝后,不能生育。骡子分两种:母本为驴,父本为马,生下来谓之驴骡;倘若驴精马血的结果呢,则马骡。前者从外形到脾气相对更加接近驴子,后者则更多传承了马的脾性。众所周知,马虽体力好,善跑灵活,但有个致命弱点容易受惊。而驴子呢,易驾驭,顺从,温顺,不易受惊,性格顽强,生病也少,缺点是个头小,或驮或拉或驾都有点力不从心。而近缘杂交下来,各自的优点得以保留,缺陷消失,真是件绝妙之事。

    唯一稍可与之媲美的是狮虎兽和虎狮兽(基因遗传与骡子相似),美中不足的是,狮虎兽(包括虎狮兽)除了与骡子一样不能繁殖外,还爱生病,免疫力差,寿命也不长,如果放回自然界,虎狮兽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问题。或者说,人工干预之下诞生出来的虎狮兽,听上去凶巴巴,其实就是一道看景。

    那骡子就不是人操纵的结果吗?哈,很难回答。从前人民公社时,各生产队都有一座饲养场或饲养员,不劳作时,长腿子们(马骡驴)便被拴在大院里,发情期来了时,那些雄性马或驴们似乎总是那么急不可耐,而母马呢似乎格外挑剔,动辄便尥蹶子,踢伤屁股后的冒失鬼那是常事。没办法,公马与公驴们便一起奔向脾气相对好些的母驴去了。管它生下来是什么呢,先把体内的邪火发泄了再说。

    上述的称谓其实不准确或很外行。准确表述应该是:未经去势(俗称骟)的公马叫儿马,去势后则为骟马;种马很彪悍,使役起来有一定危险性,母马叫騍马,一般不骟。驴子系列呢,未经去势的驴为叫驴,去势后则为骟驴,母驴不叫母驴叫草驴,小个头的驴子则毛驴。

    骡子呢自然不需要这么多封号谥号,绝户头嘛。

    对了,在农村,“骡子”还是对没有生育能力的男人的一种戏称,当然也只能在背后,如果公然去叫,接下来非打架不可。那家伙不行,在男人看来,除了无后的无奈外,首先是一种耻辱。一个女人如果频频向某个男子示好,而男子呢出于种种考虑不敢接招,发小们便纵容道:看你那骡子样。

    草驴或儿马,闲着时似乎很愿意亮亮自家那家什:自然垂下,粗粗壮壮,黑不溜秋,足有二三尺长(雄起时更雄伟),故而有驴鞭和马鞭之称(此鞭系古兵器里很是生硬的铁鞭,而非软鞭),如果杀驴宰马之后,鞭们很抢手,据中医古籍记载,颇有起阳之效,照村人的话说,专治男人的“骡子病”。

    投胎为骡子,非驴非马,不知算是悲剧还是闹剧。

    缺乏主体性,不中不西,缺乏主心骨和自主定位,只是随波逐流,无法扎根不动,这就是所谓“驴子文化”的致命所在,一位学者说:“这是骡子文化的尴尬,也是骡子文化的宿命,我们都变成了骡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骡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t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