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得,不断成长,丰盈生命,不负时光!
今天悠然阅读的是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
武志红认为,所有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从父母(或者说养育人)的养育方式上找到原因,看了这本《为何家会伤人》,更是深以为然。
就在昨晚,一位朋友跟我吐槽,她上高三的儿子因为周末玩手机游戏被爸爸批评了几句,边闹着不去上学了。
已经高三了,朋友自然心急火燎,但孩子却不以为然,就是赌气不去上学。朋友问我要不要向班主任编个请假的理由?我说不用,跟班主任照实说,顺便请班主任帮忙教育一下。
结果孩子的班主任不愧为名班主任,直接告诉我朋友说,父母什么都不用说,更不用催孩子到校,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到校,如果孩子硬要玩手机,那把手机给他好了,让他自己选,毕竟都十八了……
结果,今天中午,孩子自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我对朋友先前养育这个孩子的过程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三年前朋友生了二宝,用朋友的话,二宝出生后,上初中的大宝就开始“逆反”,叛逆期一直持续到现在……
按照书中的观点,大宝其实不是逆反期一直持续,而是父母在二宝出生后,没有处理好和大宝的关系,或者说,总认为二宝还小,应该多照顾二宝而忽视了大宝。
武志红老师认为,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许是多方面因素的叠加,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在他需要父母的时候受到了忽视。比如朋友的大宝,从初三到高中,都是学习压力特别大时时候,而父母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了弟弟的身上。
从大宝的角度看,在此之前十五年的宠爱都被弟弟抢走了,自己在父母的面前完全没有存在感,这种失落无处发泄,只好借助手机游戏。
而高中阶段又是学习的关键期,父母更多的又把关注点放在了他的学习成绩上,每当成绩不理想,父母便开始唠叨他的学习。
对成绩关注得多,而对大宝的想法感受关注得少,大宝心理的怨恨自然更多——你们只关心成绩而不关心我,你们越唠叨学习,我越是不学习。因为你们不关心我,所以哪怕你们说得对,我也要对抗你们以示“报复”……
班主任的办法有可取之处。朋友的大宝说不去上学不过是赌气的话,为的是故意和父母对抗,一旦父母不接招,那他就好似一拳打在棉花上,自己也觉得无趣。
更何况已经高三,大部分学生对努力学习,考自己理想大学还是重视的。想明白了对抗父母毫无意义,而学习是为了自己,自然就主动到学校了。
当然,朋友孩子的情况只是个案,或许我们也只看到了表面原因。如果朋友们还想了解深层次的因素,可以去仔细地读读这本《为什么家会伤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