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女人是不需刻意用华贵的衣服和层层化妆品装扮的,韦老师就是这样的女人:中等身材,永远梳着靳羽西那样的童花头,柔媚却又不失干练。老便宜的衣服穿在她匀称的身上,也显得凹凸有致,俏丽迷人,永远是她美丽了衣服,而不是衣服美丽了她。在她的世界,简单的仿佛只有琵琶,东家长西家短的事儿都会在她这儿打住,而只要谈起琵琶,她便会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经一个同事介绍,我认识了韦老师。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儿时的音乐梦一直在心里蠢蠢欲动,为不愧对爹妈给的长长的手指,打算在业余时间找位业务好的老师学钢琴。一打听,都说剧团的韦老师弹得一手好琵琶,心想民乐和西洋乐都是音乐,先学学看吧。那时韦老师大概30岁左右,已弹了十多年的琵琶。
90年代初期,在我生活的小城学音乐的并不多,尤其学民乐的。琵琶这种乐器更为少见,我和大多人一样并不知道琵琶长啥样,街上偶尔有个背琵琶的走过,周围好奇的目光会直看的人家发羞。我对琵琶最初的认知来源于读醉吟先生白居易的《琵琶行》,幽怨的琵琶女、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色及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指法技巧至今印象颇深。第一次上韦老师课,我见到了真正的琵琶,它的造型极似一个身着长裙的古典美人,文静、秀雅,暗觉弹奏它的人需是与之相辉映的娉婷女子,那琴弦也只有在女子芊芊手指的拨弄下才显其韵味。
韦老师性格阳光,却不会太过灿烂的会灼伤你,倒似一米阳光,温暖、柔和,仿佛她的天空,永远看不到寂寥的星星和惨淡的月亮。每次看她专注地缠好指甲套,专注地拨动弦子,一串灵动的音符,从她手指间流泻出,总给人感觉弹奏琵琶是件很美很享受的事情。她笑意盈盈,怀抱琵琶的样子,俨然就是一道风景,这更让我觉得琵琶是女人的专属,获知林石城、刘德海这些男大师是后来的事情,虽明白琵琶不仅仅是女人弹奏的乐器,可总觉琵琶握在大男人手里是件憾事。
在韦老师的影响下,我渐渐喜欢上了琵琶。西洋乐相对民乐来讲属于西餐,“吃”来总有些隔味儿,其实这是民族审美心理差异与文化差异导致的隔山隔水。千百年来民乐已渗入每个国人的骨髓,其优美的旋律与心灵深处律动着的脉冲和拍是难以挥之即去的。我明白了韦老师为什么痴迷琵琶,而且几十载如一日坚持不懈,就是因为民乐独特的魅力。可惜跟韦老师没上几节课,工作、结婚、带孩子很快让原本体质就不怎么好的我忙得不可开交,而且我做事也总是蜻蜓点水,坚持做一件事对我来讲很是艰难,更不用说一生坚持做一件事了,所以我总是对善于坚持的人心怀满满的敬意。
转眼过了十几年,期间虽未和韦老师联系,但我一直在留心有关她的消息。偶尔会在路上碰到,她总是背着琵琶匆匆忙忙的。听她剧团的同事讲,韦老师的用功是出了名的,一天十几个小时地苦练,指甲与肉分开甚至流血,她都不曾放弃。她很会抓时间,即便单位开会时她都会紧抓空闲在自己腿上练习指法。为提高技艺,她顾不上照看年幼的儿子多次赴省城太原跟从山西大学音乐系葛福兰、梁世凯教授学习,使自己弹奏水平不断提升,她3 1岁时参加1989年的中国乐器ART杯国际比赛获得了鼓励奖,1990年她演奏的自创曲目《晋调》在山西第二届民间音乐大赛中获一等奖。随后,仍不满足的她又背起琵琶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先后师从中国音乐学院的刘德海、吴玉霞、李光华等琵琶名家。前辈的艺术滋养加上多年的苦练,她终于成长为技艺出众的琵琶演奏家,在 1995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五届“群星奖”评奖中,她演奏的原创独奏曲《归骚》获优秀奖,同获山西民间音乐大赛一等奖;1997年中国黄河电视台推出介绍她琵琶演奏艺术的专题片《琴韵》,在美国播出获美国斯科拉电视台最佳节目奖;1998年她随阳泉市政府代表团应邀出访英国,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受到当地媒体赞誉。对她获得的这些荣誉,我只是惊喜却没感到惊异。
再次与韦老师有深的接触是在2000年,我陪7岁女儿到她家里上课,她已过不惑之年,却依旧美丽,依然笑意盈盈,怀抱琵琶,琴声更加优美动听。那时她已把自己的目标转换到琵琶事业的传承发展上,学生已有上百个,小城的街上看到背琵琶的孩子人们都已习以为常,可以说这是她多年致力琵琶推广教育的结果。面对很多慕名带着孩子来的家长,面对天真烂漫的学生,韦老师深感责任如山。她教学倾囊相授,苦口婆心。她曾经遗憾自己年少时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为了让学生们早日实现梦想,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她不惜自贴路费多次到京城给学生联系辅导老师。现在,她的事业做得顺风顺雨,在平定、阳泉、盂县等地开办培训班,学生已达上千人,不少学生还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学校、天津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附属学校、北大音乐系等名校,可谓桃李遍地。
众里寻她千百度,只顾攀登莫问高,已是副研究馆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的韦老师在收获的同时却一刻都没放松对琵琶艺术的钻研和追求。音乐学院就读的学生放假回家,她抓紧机会跟学生交流琴艺,学生和大学老师上课的录音资料,她都认真保留下来作为改进自己教学的参考。记得和孩子去上课,总见她身边放着几本都快翻烂的英语书,很好奇地问她,她笑眯眯的竟有些不好意思说是正准备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小学文化的韦老师靠自己的勤奋创造了奇迹,2006年,她以优异成绩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并顺利取得硕士学位,那年她48岁。2008年,在她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团中央举办《青春中国》器乐大赛,她的琵琶重奏《新翻羽调绿腰》斩获金奖,个人获得优秀教师奖。正如廖凡这位在不惑之年获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帝的华人影星所讲“坚持不是件惨烈的事儿,坚持就会有回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已近花甲的韦老师已学会在电脑上熟练地打字,和QQ群的琵琶友相互学习交流,2013年又创建了琵琶培训网页。听韦老师说,她还准备开通网上授课,把琵琶培训班办到国外去,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琵琶。我知道她又为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以后的时日,我相信韦老师和她的琵琶还会带给人们不断的惊喜,因为她手里有开启梦想的钥匙,那就是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