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数学考试,我考了95分。那个时候班里一共60名同学,我排第30名。而我扣的5分,是因为把加号看成了乘号,2+3的结果我写的是6。回家以后,我妈对我的评价是,啥也不是,考个中等。而我2+3等于6的错误,一直被我爸嘲笑到上初中。似乎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数学成绩就真的不好了。因为是基础学科,数学不好,直接导致我物理,化学学起来也很吃力。
我想问问,到底有多少人的平庸,是被父母打击出来的。
我们的父辈,不知道是从哪里继承这么一种奇怪的思想,对于自己的孩子给予极少的肯定,却常常打击我们,这种思想的理论依据是,孩子不能夸,一夸就会骄傲。
但是他们却从来不吝啬各种的讽刺、批判、挑剔。比如说,在除了学习以外的领域,不论你取得怎样的成绩,父母给的答案都是,你弄这个有什么用,浪费时间,赶紧把习学好得了。但是,如果你考的不好,通常面对的就是各种暴力,比如你就是笨,脑子就是不够用这样的语言暴力,当然,也有可能是真正行为上的暴力。
我不明白,我们的父辈,对于批评这件事情,怎么就这么上瘾。而在我们三观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每一次打击都有可能成为毁灭性的一击,让我们真的一蹶不振。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考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是真真正正了解自己的专业,并且选择它的。通常,在小的时候,会被强迫上各种兴趣班,原本感兴趣的事情,因为强迫变得不再感兴趣,等升到中学的时候,因为学习压力繁重,从家长到老师,会打击你除了学习以外的各种个人爱好,等到快考大学了,却问你喜欢什么专业啊,等你无法回答的时候,他们又会说,你怎么这么没主见啊。不不不,我们不是没主见,而是主见早就被你们打击垮了。
写到这里,我并不是想抨击我们的父辈,于丹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聚合,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所以,不管父母怎么做,他们出发点总是好的。
老人说,三岁看到老,这个时间有点夸张。但是,三岁的小孩子足可以反射出家长身上各种优缺点,以至于通过这些反射来大概的总结一个人的一生,其实也有一点道理。长时间的被否定,所导致的人格缺陷就是自卑。知乎上有过一个话题,中国很多孩子曾经被父母暴力对待过,为什么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心理创伤,看过很多答案后,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因为童年的经历而遗留下了一些人格上的障碍,虽然大部分人都在不断的克服,但是有些不是很致命的缺陷,仍然存在。比如,习惯于顺从别人,取悦别人,长时间的顺从和取悦,让人失去自我而不断的迎合别人。再比如,习惯于比较,比工作,比工资,比嫁得好不好。我认为,其实这个就是潜意识里的自卑。
这种自卑,让我们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就更难以获得别人的肯定。长期的不被肯定,让我们变得平庸。所以,我想说,去他的飞流短长,我们是谁,不取决于任何人的评价,而取决于我们自己。长时间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你能因为别人的暗示麻醉自己不行,也能麻醉自己没什么不行。对于这个,我的观点是,坚持做喜欢的事,管他什么流言蜚语,终有那么一天这些不着调的流言蜚语都会成为你的勋章。
说到自卑,小时候我们还有最痛恨的一件事,就是父母总那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种比较说到底还是自卑。大概是因为,父辈那个年代,生活不够富足,物质匮乏,才什么都要争强好胜。想想看,如果物质富足,何必要靠出类拔萃来抢。
所以说,我们落后发达国家100年,这个差距不是各种行业多搞几次大跃进,GDP以怎样的速度增长就能缩短的。而缩短这个差距必然要经过时间的锤炼,三代人,才能真正改观民族的思想。
卡尔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所努力的就是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性格。所以在我们自己心理还算健康的状态下,要努力搞定自己。因为我们搞定自己以后,才不会把自己所承受过的带给下一代,生命不应该是上一代的翻版,而应该是一种进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