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早先天上有个瘟神,平时爱睡懒觉,直到立夏节才苏醒过来,他一醒来就带上一只瘟疫口袋溜到下界兴妖作怪,凡是被他染上病的,轻则日见消瘦,重则一病不起,人们管这病叫“疰夏”。
其实“疰夏”,又名注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古人预防疰夏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第二阶段从夏至开始,有关“夏至防疰夏”,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风俗,《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即将豌豆煮熟沥出豆沙,加糖熬制、冷却做出豌豆黄,在夏至时吃上一块能起到避暑的作用,这是古人“夏至防疰夏”的措施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