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来自女友说,孩子吃下了太多情绪。
感谢微信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2021.11.20怡安写的《吃屎吧,我的孩子》
先来讲两个故事。
小明生病了,想喝粥,告诉爸爸,爸爸听了小明的要求,转身就走,嘴里还嘟嘟囔囔,大意是,你还想喝粥,我想喝粥都没人理我……
故事2,小明的孩子生病了,可以说是很严重,爸爸听说大夫诊断孩子为精神障碍,笑了起来,小明错愕…
爸爸简单听了几句,对小明说,你走吧……
韩剧《加油!金顺!》里奶奶对放心不下孩子的金顺说,成人需要吃粮食,小孩子是吃爱长大的。
爱是需要与被需要。爱是看见。爱是倾听。爱是陪伴。爱也是食物。
小明从小脾胃弱,很容易积食,稍微不注意,就会消化不良,外出应酬是他最头疼的事儿,多半会以消化不良收场。
后来,在简单的了解了心理学以后,反观原生家庭的模式,脾胃虚弱的秘密似乎被揭开了。
小孩子需要食物和爱。脾胃需要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而小明经年累月吃下的是冷漠,忽视,虚伪,欺骗。
每当小明说起父亲的奇葩行为时,家人都会说是小明不知感恩,其实爸爸最疼爱他。
很多时候,小明也对自己说,要感恩父母,不可以抱怨父母,于是,对父亲的情绪又再次被生吞活剥的咽了回去。
不好消化是事实。
我能消化,只是头脑想象出来的。
于是,诚实的身体开始提出意见。(脾虚症状(证状)出现了。)
《论语别裁》里南怀瑾先生说过一句,对于你的无礼行为,我做不到以德报怨,我转过脸去不看,行不行?我偷偷吐口水,行不行?(当然,其实,偷偷吐口水是不合适的。不看是可以的。)
有个很老的梗,我想要一颗橘子,你给我一车苹果。
第一次听到就觉得哪里不对。
给苹果的人只见过苹果,在他的意识里苹果是最好的。能给你一车,就是他能做到的最好。
当然了,如果,筐子里只有烂苹果,有疤的苹果,也正常。要允许不同。
比如我是餐厅经理,主管人事。我让一个分不清生抽和老抽的人当主厨。有错的人是我。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要求他人如何。只能随其自然。
给我烂苹果,我可以不吃。但不能否认对方的心意。TA给的烂苹果也不是针对我。是TA只有烂苹果。
我想我找到了脾虚的真正原因。下次有人给了我不易消化的食物,我可以选择不吃。或者直接拒绝。请不要给我不易消化的食物,我吃不了,会浪费。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也许我们自己吃了很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过,我们可以选择给他人好消化,温热的食物(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