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控糖革命》,被书里的小技巧给震撼到了。没想到控糖原来可以那么简单。
我们为什么需要控糖?
肥胖、餐后昏昏沉沉、痤疮、脂肪肝、食欲旺盛、偏头痛、情绪波动、嗜睡、2型糖尿病、丘疹……等等这些我们常见的问题其实都跟糖的摄入以及随后在体内出现的血糖高峰有很大关系,都可以通过控糖来减轻症状甚至消除。
这真的很不可思议。虽然我发现这本书没有引用论文或者权威数据(我错了,后来才发现本书为了环保考虑没有直接给出参考文献,而是附上了一个二维码,扫描后我才发现书里引用和参考了许多文献。),但作为一本科普书,而且鉴于方法实在简单易行,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先试一试呢。
“葡萄糖是身体能源的主要来源。我们通过所吃的食物获得大部分葡萄糖,葡萄糖通过血液进入细胞。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在一天中有很大的波动,而浓度的急剧增加(称为葡萄糖峰值)会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包括心情、睡眠、体重、皮肤、免疫系统的健康……”
我们要努力将自己的血糖水平(曲线)维持在一个平稳状态,避免血糖水平剧烈波动,那么怎么做我们才能维持自身血糖平稳呢。这就是本书的重要内容,有10个小窍门。现在我来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窍门也是最简单神奇的一个窍门,那就是将平时每餐进食的食物的顺序重新“正确”地排列一下。
具体就是先吃纤维(富含膳食纤维的青菜、瓜果等),然后吃蛋白质和脂肪(各种鱼肉蛋奶类、黄油、奶油、坚果等),最后吃淀粉和糖类(如土豆、米饭、面条等)。只要这么将进食顺序排列一下那么我们身体的血糖水平就会比正常进食(我们国人的习惯我想一般都是一边吃肉一边吃饭吃菜,或者混合着一起吃,这样其实我个人觉得还好,但要是一餐只吃意面和鸡蛋等而意面又先吃的话那就很糟糕了)的血糖水平要平稳得多。而且还能平稳地减重。
就是这么简单方便。这个小窍门我想几乎我们每餐都能实践。
第二个小窍门跟上面那个差不多,就是每餐前增加一道绿色开胃菜。
这道开胃菜可以是一盘沙拉(用橄榄油和盐拌就好,不要加沙拉酱),又或是一些牛油果酱(无糖)配黄瓜片,少量胡萝卜配鹰嘴豆泥……当然我们的话就是每餐先吃多一点那盘青菜就可以了,哈哈。
第三个窍门是停止计算热量。
作者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同样热量的不同食物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血糖波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计算热量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当然这不是说可以暴饮暴食。
这个窍门我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之前那么多注重健康的人士在购买食物时每每查看热量,现在看来大可不必。
第四个窍门是要从早餐开始便要平稳自己的血糖水平(曲线)。
意思就是早餐不要只吃谷物麦片或是蛋糕饼干等大部分只是糖的食物,而是要增加一些蛋白质如鸡蛋、鱼、豆腐、酸奶(无糖)等,还有脂肪如坚果、酸奶(无糖)等,还有最好当然要有膳食纤维如番茄、蘑菇、菠菜等。
这一点我觉得有时还是挺难做到的。现在的早餐一般比较赶,很多时候就是面包加牛奶,或者麦片加牛奶,这些都是妥妥的“碳水炸弹”。要满足既有蛋白质又有糖还要有纤维那真的挺考验人。其实就是比较费时间,孩子们上课的话比较难做到。不过记住这一点以后可以多多尝试。
第五的窍门是吃自己喜欢的糖,因为所有的糖都一样。
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书里说得比较清楚。
第六个窍门是如果你想吃甜点,那么就选择在餐后吃,作为餐后甜点。
这样吃甜点对身体血糖波动的影响就最小的,参看第一个窍门。
第七个窍门是吃饭之前喝点醋。
一杯水放一汤勺醋(无糖),饭前喝或者饭后20分钟内喝效果都差不多。
第八个窍门是饭后动起来。
这个就老生常谈了,不看这本书我们也知道“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作者说我们可以选择在餐后70分钟内的任何时间段来运动。
第九个窍门是如果一定要吃零食,就吃咸香味的。
如果实在控制不住想吃零食那就尽量选择咸香味的,如一片火腿,一勺坚果酱(无糖),一个煮鸡蛋,一杯酸奶加些坚果等等。
第十个窍门是为你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穿上外衣”。
说到底就是不要直接吃碳水化合物,而是搭配一些蛋白质和脂肪食用,能加入膳食纤维那就更好。
以上窍门都不会很难理解和实践,而且我认为还挺实用的,立马就可以在日常饮食中运用当中的几个甚至所有技巧。希望大家看了这本书后也能即刻行动起来,为自己的血糖水平平稳,为自己的健康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