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形:
作为管理者,想要做出一个决策,为了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会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但是,面对一些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反对者,又会觉得不舒服:下意识猜想持不同意见者是不是对我有成见?他们考虑的不全面,所说的只是一面之词,而事情本来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严重……而对于与自己想法相同的人,会不自觉的认为对方思考有深度,甚至觉得这个人很正直,很客观,深感“英雄所见略同!”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验证一个决策是否合理,而是情不自禁,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搜寻足够说明决策正确的证据。
还有些时候,明明知道,在职场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发泄情绪的”,“对事不对人”这些大道理都懂得,但就是在那一瞬间控制不住自己。事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大部分人都认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其实很多的时候,是大脑支配了我们——我们成为了大脑的奴隶!
大脑现在的运行机制,是人类通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形成的一种心理技能。这种心理技能是为了适应生存,保证自己的安全,减少能耗的保护机制。
德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克里斯汀.奈佛博士说:几千年前,当我们的祖先在篝火边围坐聊天时,那些积极乐观、放松随意的人,会比那些负面思维较多、紧张戒备的人,更容易被狮子叼走。
所以,我们的大脑天然的倾向是关注危险与痛苦的。同时,为了逃避大自然的危险,大脑在遇到危险时,会将血液和能量更多的集结在四肢,而大脑和消化系统是缺少能量的。于是,在遇到侵犯时,下意识采取的过激行为,是人类为了生存,千百年来进化出来的心理技能。这种技能在生理上保护了我们的安全,但在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现代,大脑这种自动启动的保护机制,带给我们的可能更多的是不利的因素。
另外,大脑是人体中最为耗费能量的器官:我们大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是却消耗了我们20%的能量。
我们每个人每天大约产生7万个想法,而这些想法98%是无意识的,是大脑自动筛选做出的,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其实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受自己的潜意识支配。
但我们不能说这种机制不好,如果人每天的7万个想法都要由我们去支配,那么用不了多久人就会崩溃,就像一台容量有限的电脑,你在同一时间让它处理海量的信息,电脑马上就会因为超负荷而死机。所以,大脑大部分时间对信息采取自动筛选和处理的方式,从而达到节约能量,提高效率的目的。
就好比,我们刚刚拿到驾照不久,开车的时候是很累的——因为要时刻想着教练教的各种动作要领,要想着油门和刹车分别在哪边,各种档位应该怎么挂……这些都要耗费我们思考的能量。而当变成了老司机后,油门、刹车、方向盘的操作,都是下意识的了,根本不用刻意的去想怎样操作,我们可以边开车边打电话,听音乐,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外部路况即可。这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帮我们自动的处理的一些信息,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所以,大脑有时候帮我们分担了一些控制自动行为和思考的任务,让我们更加高效;有时候也会筛选掉一些做出正确判断的有用信息,好心帮倒忙。
所以,心理学的意义就在于,认识我们的潜意识,做自己大脑的主人。该怎么做呢?
第一,认识我们自己,告别无觉知的状态
苏格拉底以德尔菲神庙的铭言为自己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是一种“觉知的状态”。人之所以有智慧,就是在做出决定前,第一时间把自己拉回觉知的状态,而不是任由潜意识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只有真正认识和走近自己和他人的潜意识,了解潜意识帮助和支配我们的机制,才能更理性的做出决策;
第二,避开缺陷,跳出心理陷阱
人的心理是生存进化的结果,是造物主赋予给我们的心理技能,其本质是保护我们,让我们更有效率,但之所以有缺陷是因为你未进入觉知的状态,或者对这些自动的信息筛选机制使用过犹不及。所以要有意识的避开大脑的BUG,不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成为大脑的主人。
第三,发挥心理技能的优势
大脑善于按照习惯和熟悉的方式去处理信息,从而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习惯。避开受潜意识支配的不好的行为,而对一些好的行为加以强化,形成肌肉记忆,能够让我们更有效率,变得更加优秀。
人的大脑是有缺陷的指挥官。所以,我们要成为自己大脑的主人:主动觉知、避开缺陷、发挥优势。既能够利用大脑的惯性机制,提高我们的效率,又能避开心理陷阱,做出理性的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