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开始,解放路小学成为南京市比较早的对外开放的学校,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访问。可以说,解小那时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接触普通中国百姓的一个重要场所。我印象中日本人来的很多,穿着打扮和中国人有很大的区别(不像现在差异不大)。那时学校没有统一的校服,每逢有外事接待任务,班主任老师都会提前打招呼,要大家到时候穿得干净整洁些,不要有补丁。
当时,学校只有一个厕所,就在3号楼的侧面,卫生条件不好。为此,还特意在2号楼和3号楼之间建了一座新厕所。平时都是锁着的,只有外宾来时才开放。7月19日我去拍照片时,发现这个“新”厕所已被拆除了,原址上建了一个有棚的乒乓球场。
我们一般是没有和外宾接触的机会。有一天的下午,我们正在上体育课,我们班男生在学校的足球场踢足球,正好来了一帮日本人参观。有两个年轻人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其中一个抢到了球,于是带球向球门冲去,嘴里还叫喊着什么。我留意到,那喊声很像抗--战电影中鬼--子冲--锋时的叫声。
这里原来是我们的足球场,里面种有连根的青草日本朋友来参观,学校有时候会和他们交换礼物。我的一幅铅笔画就被当做礼物之一赠送给了他们。我记得那幅画的内容是,一个少年在讲台上,对着话筒,左手握拳,右手伸向前下方。当然,这也是我临摹的。
学校还开展过学习两位先进人物的活动。一个是南京无线电厂的周阿庆,另一个是铅锌银矿职工医院保健站站长陈腊珍。学习周阿庆,因为他是全国著名的劳模,也因为学校和南京无线电厂存在某种合作关系。可是我们这帮小学生学习陈腊珍就有点不能理解了。不过当时全市各条战线都在学习她,以至于我们都能说出:“学习陈腊珍,三十八岁不结婚”的流行语来。
不过学校还是没能请到那位传说中的周阿庆亲自来学校,南京无线电厂派了代表为我们做了一场周阿庆先进事迹报告会。
学雷锋是必须的!我们这帮孩子那时也很天真。我们几个同学经过竺桥时,看见有工人拉着板车上桥,都会主动在后面推一把。
学校还会开展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的活动。所谓的学工,我们班是到一家街道办的小厂参观。记得好像是一家生产木制收音机外壳的小加工厂,以现在的眼光看,不光简陋,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至于学习解放军,有时候,学校会请解放军战士到学校展示军体操什么的。有一年,我们年级是到附近的老虎桥J狱观看守卫人员(那时还没有武J)表演。
我们没有像哥哥姐姐一样去农村学农。学校东边靠河边是一块荒地,我们在那里开出了几块菜地。我们班负责一块,种上青菜秧。我们会按时去拔草、浇水,剔除里面的碎石子。收获时,每位同学都能分上一小把带回家去。后来,学校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许多枇杷树苗,我们将这些树苗栽在了菜地那儿,还把自己的名字用毛笔写在自己栽种的树苗的树干上,经常去看看树苗是不是长高了。那些树苗后来真的长高了不少!
这排房子后面就是当年我们的小农场,现在是教师宿舍不过,几年以后,在我们洒下汗水的这个地方盖起了教师宿舍。玄武区有不少小学老师在这里安了家。我们的班主任董晓虹也住在这里。
我不知道那些枇杷树的最后的命运是什么?
2011-07-24 19:46:00
阅读(683)| 评论(12)
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