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季羡林(1911-2009)如何看待自己的名气呢?
他是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曾留德十年,精通多种文字,是世界上少有的精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他被誉为“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却发表文章三辞桂冠。
我还读到他受学生爱戴时的具体想法。文章题目是《两行写在泥土上的字》。
1998年一个雨夜过后,87岁的季羡林早晨出门,突然发现荷花塘边、湿漉漉的泥土上,有一行用树枝写的字:“季老好 98级日语”。
临窗玉兰花前的泥土地上也有一行字:“来访 98级日语”。
原来,是98级新生,在当天上午全校迎新大会、下午东方学系迎新大会之前,先到他家。季老写道:“带给我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这一番深厚情谊。但他们恐怕是怕打扰我,便想出了这一个惊人的匪夷所思的办法,用树枝把他们的深情写在了泥土地上。他们估计我会看到的,便悄然离开了我的家门。”
季老写他本来以为自己经历了那么多,“已经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然而,今天,我一看到这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我却真正动了感情眼泪一下子涌出了眼眶,双双落到了泥土地上。”
季老觉得“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生平靠自己那一点勤奋,做出了一点微不足道成绩。对此我并没有多大信心。独独对于青年,我却有自己一套看法。我认为,我们中年人或老年人,不应当一过了青年阶段,就忘记了自己当年穿开裆裤的样子,好像自己一下生就老成持重,对青年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我们应当努力理解青年,同情青年,帮助青年爱护青年。”
对于这两行字背后的情谊,季老猜可能跟他对青年的态度有关,还写道:“再加上我的一些所谓文章,时常出现在报纸杂志上,有时甚至被选入中学教科书,于是普天下青年男女颇有知道我的姓名的。青年们容易轻信,他们认为报纸杂志上所说的都是真实的,就轻易对我产生了一种好感,一种情意。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全国各地,甚至穷乡僻壤、边远地区青年们的来信,大中小学生都有。他们大概认为我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而又颇为值得信赖,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简直石破天惊,有的向我倾诉衷情。”
现在我们是通过互联网、各大平台表达喜爱,季老写的,真的是那个年代的表达方式。
我自己没给作家写过信,但我对课本出现的人确实充满敬佩,比如老舍、朱自清、史铁生、徐志摩等。我有位大学语文老师名字出现在课本上,参与编辑教材,我都觉得他和其他老师不一样。
没想到季老看得这么客观、对自己的出名看得这么淡。而对大家的情感,他是珍惜、尊重的,甚至感激年轻人,为他重新注入生命的活力,让他有“再少”之感。
希望不管我有什么成就,受什么喜爱,都像季羡林,保持通透、纯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