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昭寺里的每一尊塑像,都藏着一段血与火的历史。
----题记
我来自遥远的长安
那里有永不打烊的酒肆勾栏
荷花开后
秦岭的风格外香软
我倚廊闲卧
看蜻蜓嫚舞
看鸳鸯滑过荷叶时
悠然荡起的清波汕汕
悠悠华年
终止在十五岁时的天真烂漫
铁马铜鞭
让文明败给了野蛮
我所有的记忆定格成离别时的回盼
回盼,是我梦里的长安
在向西踌躇的路上
每一次回盼里都要把眼泪哭干
那一年布达拉宫热闹非凡
那一年我的身边多了个黝黑的痴汉
那一年我在如雷憨声里胆颤心寒
那一年我的脸上有了高原红斑
那一年我的胸脯开始膨胀
那一年我把多余的袖子卷进腰杆
那一年羊开始懂得生活的艰难
在寒冷的雪域里负土成滩
大昭寺建成那一天
是贞观的二十一年
而三年后,他将被朔成雕像
敬奉在正殿的台前
而我是那一篇破不了乡愁的诗卷
只能在晚风里摇曳
二十五年后我也被塑上了金身
享受着千年的香火不断
PS:一直想为文成公主写一首诗,却因为这个话题太过沉重而未敢动笔。所谓和亲,就是拿女人来换社稷安危。在中国历史上,这些女人除了被本国的男人欺侮,还要被蛮夷蹂躏。关于文成公主的结局,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见不得光,但符合当时的现实,据说松赞干布去逝之后,年方二十五岁的文成公主便被其兄弟(或子嗣)继承为妻,这让汉人接受不了,于是便有了第二个版本,说她在松赞干布去逝后,独守空房几十年,在此其间,还为西藏的农业及手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死后极享哀荣。作为汉人,我也宁愿相信后者,但我已在拉萨呆了多年,事实告诉我后一种结局只可能是我们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嗟叹之余,写下以上这首诗,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吧。
网友评论